這道題很簡單,取自《九章算術》中的經典題型,只是將題目中的具體數字更換了。

但《九章算術》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任何數學概念的定義,也沒有給出任何推導和證明。這樣的缺陷足以讓數學在這個時代是僅限於少數人的遊戲。

這種僅僅是給出題目與答案的數學思維,非常籠統,即便是能熟背《九章算術》上的各種題目,但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只要其中的數字發生變化,而不瞭解計算過程,題目照樣也做不出來。

這也可能是這個時代,對數科只求結果不問過程而形成的弊端。

就面對眼前這道極為簡單的“雞兔同籠”一體,相當一部分的宮府吏想到的都是先用“窮舉法”,即便是有聰明的人,會猜測是不是特殊數字,根據經驗選用看上去貼切的數字。

比如看到“有一百零八頭”,便有機靈的人猜測會不會是天罡地煞之數,從而將“三十六”和“七十二”代入計算。

但很顯然,這道“雞兔同籠”屬於反押題。

衛弘看到這題目的時候,心中也是一鬆,旋即又樂了,難怪張毣會如此信誓旦旦地說雞兔同籠是必考題型,還教會了自己一種極為取巧的計算思路。

故而,衛弘也懶得再列舉二元一次方程了,便直接套用張毣的方法,題目數字也不大,僅用心算應對便可。

很快,便看見衛弘在紙上寫下“雞七十八,兔三十”的答案。

衛弘再次抬起頭,這次不再逐一看題,從第一道“甲題”之中初步瞭解到這次考核的難度後,衛弘直接一目十行。

一共十道,第二道“乙題”到第七道“庚題”都十分簡單,雖然在世人看來都是《九章算術》中極為晦澀難懂的數學題,但在衛弘眼中就是一個十歲孩童的水準。

這並非是衛弘小覷了古人的智慧,而是衛弘站在數千年數學文明的巨人肩膀上,對這個時代的俯視罷了。

前面幾道並不麻煩,僅僅是用心算便可,很快都得出答案。

到了最後三道,衛弘神色才稍稍凝重,盯著那三道題目才笑了笑:“有點意思……”

這最後三道稍稍難一些,單單依靠心算極容易出錯,衛弘就需要將一些後世的公式和數學符號寫在紙上計算。

只見這三道題目是:

“辛題:今有巨賈售蜀錦。若錦售百金,則可售五百匹。若匹錦價高一金,則留庫多十匹,反之亦然。問:欲得金最多,當售幾金?錦幾匹?得金幾何?”

“壬題:今有池兩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五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

“癸題:今有圓田,圓徑百丈,求其圓周之數減三百丈,當幾何?”

函式、特殊勾股數值、圓周率……

衛弘看著這最後三道,幾乎都是當世數科的死亡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