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池鱗書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子敬走了沒多久,又反回大殿,從腰間解下一銅質牌子,牌上書一“金”字。交給正在打掃的小公公,說到:“等公子醒來,麻煩公公把這腰牌交他,憑這腰牌,他可隨意出入池鱗書院。”
小公公接過腰牌回道:“雜家記住了。”
子敬又稍稍等了一會,生怕又忘了其他事情,確信已無這才向公公說到:“勞煩公公。”
“哎呦,這可是全天下讀書人想要的腰牌,子敬大人對公子真好。”
“公公說笑了。”說罷子敬退下。
方國政治開明,尤其是莊公執政的十幾年,廣招天下才子,飽學之士蜂擁而至,莊公皆委以重任,總有像子敬這等清高之才,不願為官,莊公便設書院,以供養人才,其中不乏大家。
書院雖為私塾,但由方國資助,因入了書院,不論學識如何,皆被各國爭搶,可謂官運亨通,為此各王公貴族為送子弟來讀書,多有不菲贊助。
子敬全權管理書院,擇大家為院士。所有學生皆要他與幾位院士甄別舉薦才可入學,併發一池字要牌。入了書院,
要說這腰牌,分“金”、“鱗”、“池”三等。這“金”字牌便是書院院士身份,可開堂授課,可舉薦人才為官或來書院進修,可隨意出入書院,為最高等級腰牌,子敬親選,十多年來,也只給了九人,小爺便是之一。
“鱗”字腰牌,書院學成學子,經所有院士舉薦方可獲得,可開堂授課。
“池”字腰牌,發給經院士舉薦的學子,作為入學的證明。
能來書院讀書的皆為有爵位達官貴人或其子嗣。子敬特設立請帖制度,即對無爵位又有才華的學子開了通道,管賢便是透過請帖入了池鱗學院,得了鱗字腰牌被莊公相中,奉外事郎。
每年子敬會出一題目,只要是無爵位讀書人,皆可以此書寫文章,送到書院,由院士及子敬評判,得前三者方可獲得請帖,得了請帖不等於獲得入學身份,還要經院士再現場甄別,如透過即可以請帖身份入學。
池鱗書院,為方國培養大量人才,逐漸代替實行已久的達官貴人之間的舉薦制度。
方國為官通道,並非入了書院就能入仕途,書院學子只要想從政,皆可入方國的中書院,成為莊公的門生也就是秘書。得莊公信任,方可為官。
子敬從大殿出來,還未出宮,在一窄窄側道,碰到急步趕來的管賢。
“學生見過先生。”管賢行禮。
“著急見莊公。”子敬問到。
“學生剛剛從東嵊返回,有肅公親筆錦書呈於莊公。”管賢回到。
“恐怕莊公睡了,方才飲了幾杯。”
“莊公行前囑咐返回時不論時辰直接向莊公呈上。”管賢回到。
“莊公辛勞。請。”子敬回到。
“先生,學生抽空拜訪。”管賢道別。
大殿內,小公公把茶几收拾妥當,又為小爺備好坐墊及被褥,讓小爺平躺下來。
大殿正後方,便是寢宮。莊公並未入睡,僅是寬了衣帶,斜坐在案前讀早上中書院學子們送來的行策論。讀到秒處不禁拍起几案,連連叫好。讀到歹處,拿起毛筆圈圈點點修正。
“莊公,管賢求見。”盛公公稟到。
莊公聞此放下行策,坐好回到:“讓他進來。”
管賢躬身而入,叩拜行禮。起身後雙手捧起錦書道:“莊公,肅公回信。”
盛公公接過錦書,遞給莊公。
莊公拆了封記,開啟仔細讀來。
“好文采,肅公高義。”讀罷莊公感嘆。
“可知道這文章出自誰的手筆?”莊公再問到。
“回莊公,聽那日執事的太監說,廷尉伯聃和公子甫留下與肅公商議此事。”管賢回覆。
“這公子甫,從未有什麼驚人之舉,不過越是這種人越要盯緊。伯聃頗有相材,可惜恃才無恐,這回信像他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