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城到劉家村並沒有直達的班車,劉賀只能先坐車到八江鄉,然後再走上四公里小路才能到家。

在八江鄉下了車,劉賀揹著身上的行李包朝著自家所在的村子裡走去。

劉家村只是峰陽縣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這裡沒有出過什麼名人,連名字都很普通。

這種以姓為名的村子,峰陽縣多的數不清,像什麼李家嶺、毛家塘、李家灣的村子,簡直太多了。

村子裡,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同姓的族人。

隨著新華國的建立,大家的關係雖然沒有古代封建社會那麼緊密了,但整個村子裡的人都還是熟悉認識的。

因此,進入村裡後,和劉賀打招呼的人就源源不斷了。

前世的劉賀因為母親不願意去城裡和他一起住,劉賀每年都要回來,因此對村子裡的人還是熟悉的。

當然,有些人他也只是看著眼熟,因此也就應付著就走過去了。

這一路,他看到很多記憶裡都已經過世了的人。

三十五年,這漫長的時間足夠將劉家村一半的人換掉了!

回到家中,已經是傍晚時分。

家中的房子還是三十年前建的土房子,整體是以夯土累造,上面則是加蓋了幾層茅草。

村子裡,有大半的房子都是這種的。

至於另外一小部分,基本上都是這幾年新建的,改開了經濟變好了。

中國人嘛,賺了錢第一件事自然是修房子了,不僅僅是活人的,死人的也要建!

父母此時並不在家,應該是下地還沒回來,但家裡卻傳來痛呼聲。

聽到這聲音的劉賀走進家裡的土房裡,土房裡面很簡陋,三個房間,一個是父親劉繼祖和母親張翠花的,一個是劉賀的,另一個則用來堆放糧食這些東西。

至於聲音,則是從劉賀住那間傳出來的。

走進房間,房間裡的人聽到腳步聲,從床上抬起頭看過來。

劉賀和他對視了一眼。

眼前這個躺在床上,身上沒有幾兩肉,和自己有幾分神似的小夥子正是劉賀的弟弟劉新。

這會家裡人只是以為他是吃了不新鮮的東西拉肚子,卻不知道他是得了痢疾。

前世,幾天後得知劉新一直沒見好轉,送去鄉里的醫院治才知道得了痢疾。

鄉里醫生說痢疾本來就難治,況且還耽誤了幾天,現在更難治了,縣裡和鄉里的醫院都沒這個水平治好,市裡的大醫院應該沒問題,但治療的費用肯定很高,沒個兩三千解決不了。

就劉賀家裡的經濟條件,要是幾百塊錢,去找親戚求一求可能還能借到,兩千塊錢,對於張翠花來說,按現在家裡的收入水平,需要積攢十幾年年。

當時,劉賀考完試後在學校繼續學習了一個星期,等回到家的時候,弟弟劉新已經處於彌留之際了,在他回來後沒兩天,劉新就走了。

對於劉賀來說,雖然這事怪不了他,可從此之後,再也不受窮的想法就根植於他的心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