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要搬家回去,但大院那邊基本的傢俱都在,大件並不需要搬動,只拿一些應季換洗的衣物,再帶些日用品、鍋碗瓢勺的就可以了。

大哥一大早就騎摩托回來了,大嫂卻是坐著村裡的拖拉機來的,帶來的不僅有她一家人的衣物日用,還有幾大袋子糧食,還有一早抓的雞、大伯孃攢的一大籃子雞蛋、自家醃的鹹魚蝦醬……

凌城燕看著一堆東西,有些哭笑不得,先止住不停道歉、說不好意思的大嫂,直接指使人:“這些東西我不太會弄,大嫂幫把手歸置歸置吧。”

趙二妮爽快地應一聲:“噯,你歇著,俺來搗鼓就中。”

凌城燕見她忙碌起來,終於不再和自己客氣,暗暗鬆了口氣,幫襯著把蝦醬、鹹魚罈子搬進倉房,把雞關進院子角落的雞籠,還有糧食米麵等物,送廚房、進倉房。

凌城燕笑:“大嫂帶這麼多糧食來,夠咱們吃到過年了。”

趙二妮直起腰,用手背抹把額角的汗珠,笑眯眯:“咱們如今包產到戶,自家的地經管的精細用心,產糧比原先可多多啦,再不怕大肚漢啦。儘管放開肚皮吃,爹孃說啦,再過兩個月,今年的新麥子下來,咱們就不吃這些陳的,都換成新麥子,那個香!”

凌城燕也是參與過生產隊勞動的人,對農活也有些瞭解,很自然地和大嫂聊起了種田經。

大嫂說:“……去年的好棉花一塊二毛多,種棉花掙錢,而且不太佔勞力,婦女孩子們就能照顧過來,家家戶戶都種了不少,多的有十幾畝,一年下來,風調雨順的能得幾千塊;咱們家人少,你大哥二哥又堅持,不讓種那麼多,就種了兩畝多,不到三畝。你大伯孃也說了,夠咱們大人孩子穿新棉花的就成,不指望它掙錢……”

大嫂說起來,滿臉的喜色掩不住,看得出,家裡的日子是真的好過了,旁人家掙幾千塊也不羨慕嘞!

再說王連生到了單位,好巧不巧地與那個姓周的走了迎碰頭,姓周的臉上還有幾塊青紫,都是王連生的傑作,看見王連生先是嚇得往後一縮縮脖兒,隨即又壯了膽子惡狠狠地瞪了王連生一眼,哼一聲,越過王連生進了辦公室。

王連生沒有再做什麼,連眼神都沒多給一個,從從容容進了辦公室,恰好連老先生介紹的另一個港城商人過來考察,他拿上包又出去,陪同考察去了。

無波無瀾地過了幾日,王連生白天上班工作,下了班卻沒有如常回家,而是連著幾天沒按時回家做飯吃飯了,說是工作忙。

大嫂趙二妮這兩天都過來和凌城燕拉呱說話,順帶著把孩子們換下來的棉衣棉褲拆洗一遍。

“你這個洗衣機真的好,洗起來不費勁兒,還能甩幹,洗這麼多東西只用了小半晌,拿出來就是半乾了,晾半天都乾地透透兒的……”趙二妮一邊誇著洗衣機,抬頭看看天色,忙甩甩手進廚房做飯。

片刻,大嫂從廚房探出頭來問:“連生這些天忙啊,打俺來了,就沒咋見他回家吃飯。”

凌城燕笑道:“他這幾天陪港商下鄉考察了,忙完這幾天也就好了。”

大嫂看看四弟妹,見她臉色平和,沒有半點兒不自在,才暗暗放了心。

不怪她胡亂尋思,關鍵是這幾年又興起了當官換老婆的歪風,他們聽說的,公社裡,哦,現在改成鄉了,鄉里就有好幾個,剛剛提了芝麻綠豆的小官官,就看不中家裡的黃臉婆娘,鬧死鬧活離婚,去娶有工作的小媳婦去了。

唉,過去都窮,一家人吃飯穿衣都難,也沒心思鬧騰這個;如今,日子剛剛好過了兩年,人心咋就都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