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禮物(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已撞上,看著難受,那就去管。
人活在世不過是圖個念頭通達,心無掛礙。
已經做下決定的公孫顏,叫來趙雲和夏侯蘭,和他們簡單瞭解了一下這個村子面臨的問題。
聽到的情報何止觸目驚心,她甚至都不知道這些人是靠著什麼活著,怎麼繁衍下來的。
漢末戰亂,缺乏農具耕牛和精耕細作的農業指導一個老農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下來糧食畝產不過慄四石,約合240斤。
就算一人累死累活伺候了五十畝薄田,繳納過繁重的賦稅,他們能保留在手裡的糧食甚至不足以達到一家人生存的最低標準。
若逢天災戰亂,朝夕之間家破人亡化作餓殍。
此時棉花還沒有進入中原,葛麻衣衫夾著蘆絮在漢末小冰河時期能取幾分保暖作用?
缺少工具、磚塊土木的價格高昂,平民多住土坯房子遮風擋雨,全靠山中拾柴取暖。
這樣的土坯房子,一場大雪,不及時掃雪就會被整個壓塌房頂。
一個普通的平民之家就像一顆嬌嫩的幼苗,動輒在風雨動亂中舉家傾覆。
然而。
看起來絕望的漢末真的沒有任何技藝可以解決難題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不提公孫顏這個渾身變數的外來者。
本土漢代火牆、溫調房等等已經有了初步的雛形,但是這些花樣基本是上層人的玩意,絕不可能出現在老百姓家裡。
世家以奢靡為榮,將這些技藝壟斷視為家藏,秘不示人,以此為身份的象徵。
掌握這些技藝的世家,只想物以稀為貴,不會有人想著去精研這些技藝,做成白菜價,普及下去,讓世人受益。
再看燒炭窯技術,漢代木炭燒製技藝也已經成熟,甚至世家貴族還發展出了白炭、銀絲炭等等花裡胡哨的名目。
可是平民有幾個可以享用到炭這種東西?
一樣是屬於被上層統治階級知識壟斷,只流傳於上層人士的技藝。
做炭燒炭有專人從事,並且自周以來還有掌炭一職來掌管木炭諸事。
平民幾乎不可能突破技術封鎖,學會木炭的燒製。
而漢代高昂的鐵器價格,也讓樵採這項工作難以大規模進行。
面臨北地嚴酷的冬季時,平民往往缺乏應對的方法。
只生在夾縫裡,天災人禍後能不能活全靠意志和運氣。
瞭解到這些,她昨晚就制定好了方案,在交易器裡買到了《農村火炕系統通用技術規程》和《古法燒炭技術指導》。
公孫顏出生在那個什麼都要做成白菜價讓國人受惠的國度,站在巨人肩膀上,她先天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比如火炕,原來時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的火炕通用技術規程,能讓她這個火炕都沒見過的人,直接省略研究步驟。
根據實際情況,就地選取替代材料,按照標準化流程規則,直接進入流水線操作。
而她付出的代價,不過是花費100物資點在交易器購買一本系統特殊篩選處理過,完全符合當前技術程序,能被漢代人輕鬆理解的《農村火炕系統通用技術規程》圖文版。
又比如土法炭窯技術圖和技術難點,在她那個時代已經被改良到有手就行,交易器售價50點。
就算受益者不是她的屬民,得不到半個物資點收益也沒關係。
這兩樣東西,是公孫顏不考慮任何利益問題,僅作為一個時空來客,送給這個世界的第一件禮物。
短暫與裡魁姜行對話後,雖然沒有招攬成功,但是公孫顏也向這個老人傳達了自己的意圖。
公孫顏拉著趙雲、夏侯蘭開了一場小會。
重傷未愈,但是甦醒以後精神頭不錯的田楷也被抬過來。
還有純旁聽的陽丘裡裡魁姜行,公孫承被託付給場邊的辛實,幾人圍著火盆而坐。
這樣的小會,趙雲和夏侯蘭不是第一次經歷,之前荒村他們就這樣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