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把樹皮煮好後。

吳翠翠撅著屁股,費力搬出家中舂米的石臼,把樹皮瀝乾水分後,全部丟進去,大力打碎。

累了就停下來,用手挑出摻雜在樹皮中的雜質。

直到把樹皮搗爛,成黏糊狀。

吳翠翠走進倉房,翻找出一塊還沒上鏽的紗窗,夏天釘在門窗上,可以用來防蚊蟲。

前兩天,朱老漢帶著朱家男人,給家裡幾個茅草屋,全都釘了紗窗,剩下這一塊,放在倉房裡沒人用。

吳翠翠發現紗窗後,又開始幹木匠活,在柴火堆裡找到四塊大小一致的木條,固定在紗窗四周。

這樣一來,簡易的取紙器就做好了。

黏糊狀的紙漿鋪平鋪勻,放在紗窗上,在水中過濾。

最後一個步驟,還是放在太陽下繼續暴曬。

等朱家人回來的時候,正好撞見,吳翠翠洗乾淨手,小心翼翼地從紗窗往下撕一張土黃色的紙。

朱老三沒錯過這一幕,放下手裡的水壺,大步走過來,嘖嘖稱奇:“真是紙!”

上手摸了摸。

比不得名貴的宣紙,吳翠翠做的紙手感粗糙,能摸到顆粒感。

和大丫二丫平日寫字的草紙差不多,顏色也像。

第一次動手,做到這種程度,已經不錯了。

吳翠翠竟然真做出來了!

但吳翠翠本人對自己的作品並不滿意,“去拿剪刀,漿糊,還有毛筆。”

她要想辦法,增加紙盒子觀賞性。

要不然,光禿禿的盒子,顧客不會買賬。

朱家老少眼睛一眨不眨,盯著吳翠翠的手看,也期待吳翠翠能給他們帶來什麼驚喜。

只見,吳翠翠拿著剪刀,對著那紙上下左右剪了幾下,緊接著,吳翠翠又對摺了幾下,那張紙就變成一個四四方方沒封口的盒子。

吳翠翠用漿糊固定粘和處。

盒子看起來,有些毛糙,吳翠翠又讓人拿來砂紙,仔細地打磨紙盒的每一個角落。

一通操作下來,一個餐盒就有了雛形。

吳翠翠提著毛筆,陷入困難,“該取個怎樣的名字?”

不求高階大氣上檔次。

能低調奢華有內涵最好。

這不只是一個紙盒,更是一個食品品牌創立的第一步。

吳翠翠絞盡腦汁,朱家老少也跟著陷入沉思。

劉氏道:“娘,要不就叫朱家小吃。”

鎮上的吃食店,都是這樣起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