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心疼她們,她們一日沒著落,老闆娘就養她們一日,經營賭坊這麼多年,錢沒少賺,就算再來十個八個,也吃不窮老闆娘。

兩人坐著聊了一陣子,後廚的婆子,挎著竹筐走進來,筐裡放著艾草香包和粽子葉。

見到有客人來了,婆子有眼力見兒地躬身行禮,沒有多說話,規矩地走回後廚。

“三日後就是端午佳節,嬸子家可準備起來了?”老闆娘輕搖著手中團扇,含笑問道。

吳翠翠一拍腦門,她都快忙忘了這茬了!

除夕守歲,中秋團圓,清明祭奠,都是古人重視的佳節。

怪不得她進牛頭鎮後,看到不少商販在賣糯米和粽子葉。

“日子過得飛快,一轉眼就要過節了。”

吳翠翠日日操心著其他事,忘了過節這碼事,家裡的事一件接著一件,張氏和劉氏估計也是忘了。

“過節,書院休沐一日,嬸子,就在端午當天,和宋公子見一面吧。”老闆娘主動開口說道。

如果不是想見最後一面,老闆娘估計已經離開牛頭鎮了。

吳翠翠清楚老闆娘心中所想,於是說道:“孩子,你放心吧,嬸子會幫你安排好。”

既然她早就包攬下這事,就必須做好。

兩人又聊幾句後,吳翠翠起身離開,回到集市,看見路邊攤販有賣艾草香包,還有包好的糯米粽子的。

本著省事的原則,吳翠翠打算都買現成的。

她不會包粽子,原材料買回家,還是要讓張氏動手。

張氏既要忙著生意上的事,還要給隔壁柱子孃的大孫子縫賀禮,吳翠翠不忍再多讓她幹活。

思及此,吳翠翠拿出兩吊錢,買了二十個粽子和香包。

還有三天才過節,提前買些粽子回去,給孩子們打打牙祭。

等到過節前一天,她再來買新鮮的。

粽子用麻繩綁著,吳翠翠拎回炸雞攤,劉氏立馬迎了上來,接過粽子笑道:“剛才還和大嫂說,最近忙昏了頭,忘記要過節的事,本打算買些糯米和粽子葉回去,我們倆一起包,沒想到娘就買好現成的回來了。”

粽子為了保鮮,出鍋後就泡在涼水裡,臨街叫賣,吳翠翠提著溼噠噠的粽子走了一路,褲腳被水點子淋溼了,她彎腰伸手去撣,嘴裡說道:“你們嘗一嘗味道,要是好吃,咱們今年就買這一家的。”

忙活了一上午,劉氏早就餓了,炸雞都賣完,她閒著沒事,給自己盛了一碗冰鎮山楂湯和一顆粽子,坐在攤子後面的臺階上吃起來。

張氏不急著吃,剝好一個,先遞給吳翠翠,然後又遞給朱大妹,最後才輪到自己。

糯嘰嘰的白米,包裹著三顆蜜棗,味道甜絲絲的。

再配上一口酸甜解渴的山楂湯,四個人吃了半飽。

吃飽喝足後,吳翠翠把剩下的粽子,丟入裝冰塊的木桶裡。

四人離開集市前,吳翠翠和隔壁賣菜大娘打聽,鎮上哪裡有像樣點的首飾店。

買菜大娘說城東珍寶鋪不錯,她侄女上個月成親,婆家彩禮三金就是在珍寶鋪定做的,足斤足兩,老闆也是和善人,好說話。

於是,吳翠翠就帶著張氏等人,在城裡繞了小半圈,浩浩蕩蕩地來到城東的珍寶鋪。

見到掛在門口的幌子,張氏停下板車,跟著吳翠翠進了店門。

“掌櫃的,我給我家兒媳婦買金鐲子,你們這有適合她年紀的樣式,麻煩都拿出來,讓我們看一看。”說著,吳翠翠掏出銀兩,放在櫃檯上。

掌櫃的見吳翠翠是誠心買,也就不繞彎子,招呼夥計,將最近新來的幾個樣式,全都拿出來,放在張氏面前,“這位小娘子,這些都是實打實的用量,半點不摻假,你就放心挑選。若是不喜歡這些樣式,咱家還可以根據你的喜好趕工訂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