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 大明皇家駐英部隊(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轉的快的若是以前他可沒機會做到御前會議來,只是那些強烈反抗大明的都會裁撤或者直接人無了,他這種中立派才有機會上來。
都是建功立業,給誰建功立業不是建功立業呢,而且國王還在,御前會議還在,雖然頭頂上多了一個大明帝國,但是總得來說還能面前自圓其說,以後加入了西洋聯邦或許也並非壞事。
紛紛開始為了如何反攻法蘭西而出謀劃策了起來。
與此同時,今日大批的大明商賈漂洋過海來到了英歌蘭的土地上,其中自然有幾位升級成為議員的商人,因為是朱瞻墡召見他們必須得親自前來。
朱瞻墡展開了英歌蘭的地圖,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分配如何發展英歌蘭的經濟。
又有一個新的地方,一大可供開發的新客戶,這群人自然樂此不疲,馬上投入到了工作中。
一般來說這樣的一場大戰之後,動盪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更別說是外族掌權了,但是英歌蘭的動盪
平定的異常的快。
因為朱瞻墡將政治權在名義上交還給了英歌蘭,成為了在背後掌控權力的人,讓英歌蘭的政府理論上沒有換多少人,貴族階級也沒受到清算,反而他們依舊能夠享有他們原本該有的特權。
並且在此基礎上以利益與之合作,讓他們都有事情可做,將尖銳的對立矛盾立場轉化為合作立場,化仇敵為合作伙伴。
這群人穩住了,下面的人很難積蓄起足夠
的力量,來對大明的統治造成真正的威脅。
朱瞻墡比他們看得更透,沒有軍權的朝堂就是一個處理事情的機構而已,他對於如何統治英歌蘭,如何規劃英歌蘭的發展並沒有興趣,他需要的只是穩定,並且慢慢的將英歌蘭人轉化為從內心認可大明文化的人。
所以他在軍隊中,以後在學院體系,政府體系中都會構建一個晉升機制,當他們不斷的努力晉升之後將會獲得成為大明人的資格,讓潛移默化之中,英歌蘭人所有的努力最終目的都和成為大明人掛鉤,漸漸的他們就會以成為一個大明人而驕傲。
甚至他們說英語的時候都會以摻雜幾個大明語為驕傲。
梁山伯與朱麗葉終將照進現實。
一邊進行著軍隊改革,一邊規劃著對於法蘭西的進攻戰略。
有了貞德對於法蘭西布軍的地圖,雖然現在不一定全對上,但是布軍不會那麼容易改變,基本上八九不離十吧。
楊風說:「殿下法蘭西的北部沿海區域現在基本都在勃艮第公爵的手上,他一定會集中力量負隅頑抗,我們是集中一點推進比較好。」
樊忠卻有不同的意見:「殿下,楊隊長,我覺得我們可以南北兩線同時出擊,過海峽從英歌蘭率軍過去攻擊法蘭西北線,與勃艮第公爵作戰,再從地中海派軍南線攻入法蘭西,法蘭西南線的防守薄弱,反而可以跟快的攻入法蘭西腹地,到時候南北夾擊法蘭西就是甕中之鱉。」….
楊風聽完後也比較贊同樊忠的建議,其他將領也差不多。
但是貞德聽完翻譯解釋後說:「不可,不可,我們是去解救法蘭西的,不是去屠殺法蘭西平民的,大軍南北掃蕩很難不傷到平民,海王殿下還請集中力量與一線,儘快取下巴黎,抓住瘋王,我會盡力幫助您的,還請不要傷害無辜的法蘭西平民。」
貞德的存在讓大明的將士們頗有些微詞,但是礙於朱瞻墡的顏面,他們都沒直接說。
他們內心的想法就是沒有這個女人我們也可以打下法蘭西。
朱瞻墡看了眼貞德然後對所有的將領們說:「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最強大的軍隊是怎麼樣的軍隊。」
「百戰之師,王者之師,不敗之師。」
「我跟你們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最強的軍隊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你們以為我們現在打的仗目的是為什麼?是為了攻佔英歌蘭,攻佔法蘭西?」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
了對方的***還正面迎戰的。
雖然也有信心能夠擊敗法蘭西的軍隊,但是這樣無疑會加大損耗。
為了讓他們安心,朱瞻墡說:「大家不必擔心證明作戰的問題,新上海城來了訊息,蒸汽母艦過幾日就會透過蘇尹士運河,會為我軍帶來最新式的裝備。」
接著又說:「從這裡上岸,我要大明的軍隊七日之內打到巴黎城下,貞德負責招降,投降者不殺,入我軍者賞。」
朱瞻墡手指指著的地方,名為諾曼底。.
周星河不會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