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華夏,除了華夏之外其他的古國都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其中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的人民擁有者別人說不具備的包容性和堅韌不拔。

包容效能夠致使我們的人民達到真正的民族統一,而不是口頭上的政治正確,凡習我華夏文化,並且發自內心認同者,都能融入到這個民族中來,這個特性雖然不常被提及,但是放眼望去全世界擁有此包容性的民族少之又少。

漢朝包容了匈奴,當匈奴人投降後安置了他們,而不是種族滅絕。

唐朝包容了突厥和中亞民族,雖然後來引發了亂世,但是其包容性也讓後世這些西域諸多民族成為了華夏的一部分。

現在的明朝包容了蒙古,也是同理。

可以去看看世界的歷史上,兩種不同的民族若祖上有隙往往都是愈演愈烈到最後你死我活。

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不同,在自己璀璨的同時也能容得下其他文化,時至今日華夏文化仍在博採眾家之長,變得更加輝煌。

另外一點是堅韌不拔,我們也曾經經歷過,古埃及,古印度那樣的被入侵,但是與他們不同,就算是在廢墟之中,我們的祖先們仍舊頑強的重新在廢墟中立起高樓。

此時朱瞻墡帶兵來到了開羅城附近,他騎著從老鄉那裡買來的馬匹,這老馬也就能駝人,想要它衝鋒戰鬥是萬萬不能的。

朱瞻墡看著遠處壯觀的尼羅河,大江大河孕育文明,養育了它的子孫。

而此時的尼羅河畔,生活的不再是它的子孫,而是曾經殺害他子孫的人,而這些人又被其他人繼續佔領,週而復始,紛爭從未停止過。

來自東方帝國其他大江大河養育的人們來到了這裡,它們同樣的古老,同樣的神秘,同樣飽經滄桑。

開羅城之前被塞哈利姆三世帶兵侵佔,城牆也是殘垣斷壁,他並未修繕這座城市,因為他知道自己終究回到自己的城市,他只是暫時的待在這裡,在這裡掠奪,侵佔。

他只是沒有想到強敵來的這麼快。

“殿下,現在奧斯曼軍隊龜縮在城內,城牆不高,而且破損處不少,我軍若是強攻可以攻入。”

朱瞻墡微微皺著眉頭,根據訊息奧斯曼軍隊雖然之前攻打蘇伊士折損了不少,但是城內總兵力遠高於大明軍隊。

明軍雖然連戰連捷,但是以少數人攻城,對方嚴陣以待之下,恐怕自己的損傷也不會小。

而且朱瞻墡的目的並不是開羅城,拿下這座城池對於朱瞻墡的最終目的修建並執行蘇伊士運河並無太大的作用。

不能強攻。

朱瞻墡觀察了一下四周的位置,磅礴雄偉的尼羅河穿過了開羅城,若是現在有鋼鐵戰艦,朱瞻墡可以利用戰艦直接殺入敵方腹地,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現在戰艦都在紅海內,過不來,朱瞻墡只得召集了此次帶出來的所有將領們一起商議。

營帳內朱瞻墡看著下方二十來人計程車官隊伍說:“此次我們眼前的開羅城守軍中至少有一萬五的海灣之牙隊伍,其他的守城衛隊我方現在暫時缺少資料,因敵方與我方在領土問題上存在矛盾,我們要開鑿運河就肯定要解決這個矛盾,但是本王不想讓損失太多的隊伍,將士們都是明軍的好將士,本王帶著他們出來就希望能夠帶他們回去。”

說了這個前提,朱瞻墡拍了拍桌子讓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我們依靠著守城的優勢,火器的優勢打了一場大勝仗,但是現在我們位置轉換,我們要成為攻擊方,這對於我們是一個考驗,諸位都是我軍士官,所以我要徵詢你們的意見。”

朱瞻墡伸出兩根手指環視一圈:“兩個目的,第一儘可能的減少我軍傷亡,第二消除開羅城方向也就是即將開鑿運河以西存在的軍事威脅,合談,戰鬥,斬首行動都行,我需要你們集思廣益的方案。”

在沙盤面前,將士們開始討論了起來。

到達任何一個地方一旦安營紮寨下來,明軍都會在第一時間製作附近的地形沙盤,分析情況。

眾人議論紛紛,一位面相有著稚嫩的年輕人站了出來,行了軍禮說道:“殿下,末將有一想法。”

朱瞻墡對這位小將印象不深,瞧著年紀應該也是剛提拔上來不久的人。

邊上小生瞧出了朱瞻墡不認識他,便說:“王爺,這位將軍名為樊忠,是軍校的畢業生,之前在柯枝一戰中表現極為出色,執行力很強,提拔上來的。”

作為朱瞻墡最信任的人之一,現在小生也幫著朱瞻墡處理一些事情,他將軍中資訊都牢牢記著。

而且他的義父就是候顯公公,父子二人感情甚篤,所以小生一心想要去救他父親,其本人在內務管理上確實是一把好手,從小為人機敏,深的朱瞻墡的信任。

一聽樊忠的名字,朱瞻墡略略有些吃驚,歷史上關於樊忠的記載並不多,但是寥寥數語也可證明其為人。

其為明朝世襲將官算是將門出身,武力過人,因耍一手好錘,在以後的朱祁鎮駕前擔任護衛,其最大的功績就是土木堡一戰中以重錘怒而擊殺奸惡太監王振。

沒想到這人出現在了自己的陣中。

“你且說說有什麼計策。”

樊忠站在沙盤面前說:“殿下,附近區域地勢平坦開闊,若我軍貿然進攻,地方必然提前做好的防備,就算我軍佔有火器之利但是大型的攻城火器沒有帶來,小型的虎炮難以在遠距離造成有效殺傷,敵軍有城池,而且一旦衝殺起來敵軍有戰馬之利,一旦不小心被衝散了陣型,我軍將極為不利,末將認為不得攻城,而應誘殺。”

“如何誘殺?”

樊忠手指沙盤上的開羅城,志氣昂揚的說:“奧斯曼帝國剛和我們打過一仗,我軍大勝,敵軍受損嚴重,地方將領若是個沒志氣的那肯定龜縮在城中,若敵方將領是個有志氣的一定想盡了辦法反擊我們,現在在隨時準備著反撲,估計就在等我們攻城後可以趁機反擊。”

樊忠在沙盤上畫了兩個點:“殿下,我們可以佯裝攻擊而後敗逃,敵方應該不清楚我軍實際兵力多少,畢竟只碰面了一次,若我軍持續屯兵在此,讓蘇伊士城計程車兵隱藏起來,敵方或有可能趁著蘇伊士城城防空虛繞道偷襲,到時候怎們就前後夾擊。”

“若對方不出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