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制度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且嚴格的階級制度,時至今日這種制度仍然留有餘威。

只要人心中還存在著種姓制度,印度洋的海風就永遠不自由。

在一個奴隸制的社會,什麼是最廉價和暢銷的?

當朱瞻墡乘著印度洋的海風航行在燥熱的海面上,沐斌走到了他的身邊:“殿下,根據海圖,應該過幾日就可以抵達柯枝,柯枝港歸屬於毗奢耶那加羅國,這個國家和錫蘭關係頗深,以前錫蘭和我們貿易繁多,毗奢耶那加羅國便眼紅,曾經滋擾我國商船,後來被我們的南海艦隊教訓過一次,就老實了,雖有一些商貿但是總體處於互相不通關的狀態。”

作為新任的南海第三艦隊隊長,沐斌這段時間仔細的研究了西洋之上各國的情況,包括與大明的交集和歷年來的雙方發生的事情,甚至是各地的特產。

朱瞻墡點點頭比較滿意,然後說:“這個地方的生產力落後,並且奴隸和社會底層人眾多,法律不嚴,犯罪頻發,所以大明的商船多不願意停靠柯枝,而是選擇錫蘭島,這次前往柯枝港,我會先和他們的國王商談花錢買下柯枝港。”

“殿下,毗奢耶那加羅國應該不會同意,柯枝港位置好,也是他們這些年最重要的港口。”

“若是同意就發展港口,並且建立第三艦隊的指揮部,重兵囤積柯枝港作為西洋上我軍本部,若是不同意就直接重兵壓境柯枝港,以我軍當前實力,打下柯枝港應不成問題。”

“是,殿下。”朱瞻墡的意思很明白,並且不想要和他們做任何的周旋,所有的周旋都是在浪費時間,這次西征朱瞻墡與以前的作風大為不同。

“印度洋的海風真是悶熱無趣啊。”

……

朱瞻墡出兵,朝廷震驚。

“陛下,海王爺此舉有違之前的說法,說好了等到太子殿下歸朝再出發,但是現在王爺違背了他的誓言。”御史們在朝堂上怒斥朱瞻墡。

朱高熾又是一陣頭疼,又一位御史上來參奏:“廣東藩司都指揮使楊蘆,身為都指揮使,未能阻攔王爺出海,未能管理好下屬軍隊,實乃大罪,望陛下對其革職查辦,誅殺九族。”

御史們經常開口就是喊打喊殺的,但是這份奏摺是廣東藩司的方時啟奏的。

朱高熾暈頭轉向,朱瞻墡這波操作可是給他整懵了,突然的出發,雖說也留了書信說明,但是最終還是先斬後奏,這在朝廷上來說可是大忌。

本身朝廷眾人就覺得在西征的事情上已經對朱瞻墡多有忍讓,有一次擅作主張,不罰不足以平息朝堂的憤怒。

大臣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朱瞻墡目無皇帝,擅自行動,他這個皇帝脾氣好無所謂,但是下面的人急了啊。

朝堂上幾乎沒什麼人幫朱瞻墡說話,但是這也是朱高熾最放心的一點。

他行事乖張,做事不考慮後果,他掌握實權,財富驚人,但是他從未拉幫結派,勾結朋黨。

當朝堂吵鬧到不可開交的時候,朱高熾終於還是拍板了:“先將廣東都指揮使楊蘆革職,速派信使追上海王,責令其返航,返航後責令其在家閉門思過一年。”

朱高熾給這次的事情定了性,最終革職了楊蘆,但是命人去追朱瞻墡,追的到嗎?大海茫茫,等到追到朱瞻墡想要帶朱瞻墡回來可不是一句皇帝說就行了。

畢竟朱瞻墡出發就是帶了違抗旨意的後果出發的。

可憐了楊蘆堂堂廣東都指揮使直接被革職,不過因為方時的參奏,所以方時的位置沒關係,兩人中至少有一個人留在原來的位置上,可以幫朱瞻墡看顧著廣東藩司。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朱瞻墡可以將自己的妻子們除了貼身保鏢黑蛇姬,其他全部都留在了順天府,也是故意將自己的軟肋留了下來。

朱瞻墡出發的訊息又傳來的漠北,傳到了正在出徵的朱瞻基耳邊。

朱瞻基嘆了口氣:“五弟啊五弟,你如此行事實在是太不將朝廷,將父皇放在眼中了。”

此時朱瞻墡身邊的人提醒了一句說:“太子殿下,這對您或許是一件好事?”

“哦?”

“海王爺此番行事風格,也讓滿朝文武都明白,海王爺此人絕不會被朝堂言論說左右,甚至可以說是肆意妄為,獨斷專行,殿下也知,滿朝文臣最怕的就是獨斷專行聽不見去意見之人,五殿下如此行事無異於自斷與滿朝文臣之關係,算來對殿下倒無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