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忽然問到這兩個和交趾接壤的地方,這倒是出乎了馬祺的預料,他沒準備資料,也不明白朱瞻墡問這個問題的原因。

“殿下何處此問?”

“回答便可,不必多問。”朱瞻墡一邊翻著資料,頭也沒抬的說。

馬祺忙說:“是臣多嘴了,臣對於這兩個地方認識不多……”

“挑你知道的,重要的說。”朱瞻墡不想他說沒用的廢話。

“暹羅與我朝交好,當年烏通王建立王國,得到了太祖皇帝的封賞,封為暹羅國王,陛下又贈暹羅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

因為明朝是有寮國宣慰司,所以暹羅實際上與明朝接壤,暹羅國王對於明朝可謂是非常忠心,多次進貢,而且鄭和下西洋也多次停留暹羅,關係歷來不錯。

“暹羅從國王到平民都崇信釋教,以教治國,至於甘武,他們自稱吳哥王朝,與暹羅交趾接壤,在兩地中間,甘武與暹羅長期不對付,雙方也多有摩擦。”

“據說百年前吳哥王朝國力鼎盛曾打下大片的疆域,這些疆域就包含了暹羅和交趾的一部分,所以三者歷代以來關係都不怎麼好。”

但凡是接壤的國家,雖說叫的好聽是鄰國,但是摩擦不可避免。

“我朝開海禁的訊息你知道了吧。”朱瞻墡繼續翻書。

“臣已得到了通知。”

“既然開了海禁,那麼和這些地方都可以進行海事貿易,我打算先試試看招安黎利。”

“殿下,黎利此人不會接受朝廷招安的。”馬祺異常的堅定。

“看來你對黎利挺了解的。”

馬祺一愣,轉而笑著說:“殿下,我們打了這麼多次仗了,總還是知道一些,黎利起兵叛亂打的就是反抗大明的旗幟,若是他接受了招安,那他手下的人還會跟著他嗎?”

馬祺堅定的反對招安。

但是朱瞻墡的第一選擇是招安,打的越久,他想要將這裡作為糧倉的目標就越難。

湄公河下游平原,交趾,甘武都有一部分,那裡是種糧食的好地方,現在還在黎朝叛軍的手中。

來到河內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剛經受過戰火洗禮的城池,一片狼藉,張輔將軍還算是剋制,沒讓士兵大肆劫掠,這是交趾叛軍撤退之前自己點火燒的,什麼都不給明朝軍隊留,糧草付之一炬,財物也都帶走了,只剩下那些可憐的老百姓。

他們可不是什麼正規軍,都是匪徒或者臨時被召集起來的,對自己人也是很狠。

所以其實交趾本地的百姓對於他們也怨言很多,在明軍的治理下至少還能正常的生產生活,但是黎朝叛軍目前顯然沒有治理國家的智慧。

英國公張輔等在了軍帳之外,見到朱瞻墡送馬祺的車上下來頗感錯愕。

“臣張輔,見過珠江郡王殿下。”

“英國公不必多禮了,先進軍帳吧。”

軍帳內燭火明亮,張輔張忠父子,馬祺,鄭和,朱瞻墡還有黔國公世子沐斌一行人圍著張輔的軍事沙盤站著。

英國公之前見過沐斌,只是無比的好奇朱瞻墡是怎麼將沐斌收入麾下,還帶著出征。

“張將軍先說一下現在的局勢吧。”

英國公眼神示意張忠,讓他來說,也是展示他自己的一個機會。

“兩月前,我們打下了河內,往南追擊的時候在清化錦水被伏擊,為了避免損失所以退回了河內,清化也是叛軍賊首黎利的起源之地,目前清化一線有重兵,清化城難以攻入。”

“除了清化之外,峴港,安順是叛軍的主要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