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遵命。”

“陳瑄。”

“臣在。”

“押運糧草,運河貫通的事情就交給你了,若是有誤,唯你是問。”

“臣遵旨。”

佈置了這些事情後,朱棣拍了一下身前的桌案,砰的一聲拍的桌案震動了起來。

“皇城閱兵之後,朕親赴順天府,明年三月引兵出征,肅清大漠。”

眾人行禮:“吾皇萬歲萬萬歲。”

此時來了一份加急的密報,朱棣看了一眼後說:“你們都先下去,高熾,瞻墡,瞻基,瞻埈留下。”

朱棣面對著太子和幾位皇孫,將密報拿了出來。

“什麼?這麼快又犯邊了?”朱高熾驚訝,密報上記載著又有一夥北疆的蠻夷劫掠邊境,這次被我軍騎兵發現,但是不敢深追,被屠了一個村子。

“蠻子們這是想要做什麼?!”好脾氣的朱高熾也有了怒氣。

“這些蠻夷沒有禮義廉恥,不足以待之以仁義。”朱棣嘆了口氣,但是草原廣袤又殺不光這些人。

接著又說:“瞻基,這次你留下來吧,你父親身體不好,監國的重任得落到你頭上了。”

朱瞻基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一咬牙說:“皇爺爺我還是想要隨你出征。”

朱瞻基是個不甘人後的人,他想要和朱棣一樣去戰場上建立軍功,之前便拒絕了留下來監國,但是這次朱棣還是勸說他留下。

“你父親這個身子,今年冬天苦寒怕是出門都難,若真如你所說讓你出征,監國的重擔真的讓你的二弟和五弟來挑嗎?”

朱瞻墡詫異,大哥居然提議讓我監國?

原來在朱瞻墡回來之前,朱棣就和朱高熾朱瞻基商量過監國的事情。

因為朱高熾身體不適,而且太醫診斷說了,這病得好好養,不能受冷風,不能著涼,若是讓他監國怕是要出問題。

朱高熾和朱棣最想的肯定是朱瞻基來監國,也好趁著這個機會鍛鍊一下自己的大孫子,讓他獨立監國。

但是朱瞻基想要隨軍出征,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監國的事情,但是也想要趁著這時候建立軍功。

朱棣明白朱瞻基的心思,是怕以後軍內都是二叔三叔的人,自己在軍隊裡面沒有軍功沒有威信,手上沒兵,位置不穩。

但是監國一定得有人,總不能讓漢王趙王來監國吧,藩王監國史無前例。

朱瞻基給朱棣的意思是讓朱瞻墡來監國,為什麼?這傢伙聰明,而且現在連郡王都還沒封,以輔佐太子監國的名義讓他監國。

但是終究朱瞻墡年紀太小了,為人又懶,而且他的想法雖然好,但是很多主意在他們看來都太超前了,若是全由他自己做主了,還不知道給弄出什麼來。

如此小的年紀監國怎麼想都不可靠,就算他再早慧也才十歲。

朱棣決定還是讓朱高熾監國,讓朱瞻埈和朱瞻墡來輔佐他,老二年紀到了,也看看他的能力,並且兩人可以互相制衡。

沒有算上他家老四的原因是因為那也是個病秧子,還有老三朱瞻墉,沒算上他是因為這次出征也打算帶他去。

一聽到要讓他監國,朱瞻墡頭都大了,這事怎麼做?做不好捱罵挨罰,做好了大哥猜忌。

“父親,皇爺爺,我年歲尚小,經驗不足,行事不夠穩重,怕做不好。”朱瞻墡立馬出口婉拒。

朱棣今日難得一笑,雖然是苦笑:“你對你自己的認知倒是清楚。”朱棣這時候想到了姚廣孝大師對他的評價,這小子居然放著監國大權不要,這可是代理皇帝啊。

換做漢王趙王求都求不來的位置。

但是朱瞻墡婉拒可沒用,看樣子在他回來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另外一個被安排監國的皇孫朱瞻埈可是躍躍欲試。

“瞻墡此事已經議下了。”朱高熾示意朱瞻墡不要拒絕,剛才夏原吉都被關了,朱瞻墡要是不識抬舉保不定被關到宗人府去。

朱棣不再議此事,而是說道:“瞻墡,報紙的事情你這次得做好,出軍之前報紙和閱兵兩件是朕要壯士氣,你可能做到?”

“孫兒竭盡所能,全力以赴。”

“還有,去和那李時勉說,這次的報紙再寫一篇和《伐北疆夷民書》一樣的文章出來,不,比這要更好,寫好了給他升官。”

李時勉估計打死也想不到在報紙上噴噴外族居然可以升官。

“今天就去做出來,晚上在外頭住沒事,朕派禁軍跟著你,務必明日一早將初版給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