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逼婚
章節報錯
蘇夢蝶安慰陳建光說:“陳先生,我相信你是一個正直的人,我能從你的眼睛裡看出來。所以你務必給我說實話,我才可以幫你。”
陳建光笑了:“唉,你真的是跟你的父親一模一樣。你太自大了。既然你送上門來了,你就別走吧。這不能怪我太無情,只能怪你話太多了。你不停的遊說我忘記恩怨,但是你根本不知道我的恩怨有多深。剛開始我看到你是一個弱女子,我就放過你,但是你確實話太多了,讓我覺得很煩躁,知道吧。”
蘇夢蝶說:“我今天說了生平第一次說的這麼多話。我也是為你好,陳先生。既然我是孟澤浩的女兒,我就有資格幫他擺平這件事情。那你想怎麼樣?”
陳建光感覺被這個女子給糾纏上了。蘇夢蝶說:“我只希望你不要去,再去糾纏我的父親,我也不會去報警。因為這種事情我知道,警察也沒有辦法處理。但是我們私下裡都可以解決。你不要再去糾纏我的父親,我的哥哥。”
陳建光看了一眼蘇夢蝶又哈哈大笑:“他孟澤浩跟他兒子怎麼這麼慫啊?叫一個女孩子過來跟我遊說。我真的是替他感到臉紅!”
“你不能這麼說我的父親和我的哥哥,這是我自己爭取的,我不要他們來,因為我知道你看到他們會更加的悲憤,至少我是對你沒有傷害的。是這樣的嗎,陳先生?”
陳建光點了點頭:“你很聰明。怎麼不想讓我化解?可以有一個辦法。就是怎麼樣呢?我想一想啊。就是讓他孟澤浩自己自殺,在我面前致歉。”
“你這個要求也太惡毒了吧,陳先生,你坐20年牢,你要揹負兩條人命來償還你嗎?”
陳建光悲憤的說:“這是他自找的,我陳建光的命多麼重要我的自由是命也換不來的。想當年我叱吒風雲,可是就偏偏這麼被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給坑了。小姑娘,你永遠不懂得過去。不懂得我20年是怎麼煎熬過來的!”
蘇夢蝶目光悠悠的看著面前這個滿臉充滿著仇恨暴露的男人,咬了咬牙說:“如果我讓你回到20年前你能原諒他們嘛?”
陳建光好奇的看了看蘇夢蝶:“你有這個本事?”
蘇夢蝶說:“對呀,我有這個本事,當年我不是死過一次嗎?你不是看過新聞嗎?我也有辦法讓你回到20年前。所以你就不要糾葛下去了。我會用時間來補償你的。因為你就算傷害了更多的無辜。你也不可能得到心中怨恨的化解,除非你回到那個時光,回到了美好的時光。”
陳建光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看著蘇夢蝶。後退了一步:“你到底是誰?你是人還是鬼?”
蘇夢蝶說:“我是堂堂正正的人,只是我的經歷跟別人不一樣。但是我可以幫你,陳先生。請你不要再這麼恨我的父親了,哪怕我付出我自己的命,也要讓你去原諒他,原諒於你。”
陳建光點了點頭:“你比你的父親重義氣多了,真的,我還是一句話,他孟澤浩何德何能有你這樣一個女兒,我真的是眼紅他呀。我在你身上看不到一點退縮。我只看到了一個勇敢的女人。要不這樣吧?我就不懲罰他了。我也不想回到20年前了。我不想再一次看到那個賤人離開我。但是我有一個條件。”
蘇夢蝶說:“你說吧,你什麼條件?你願意嫁給我嗎?做我的女人。我心裡的仇恨才可以化解。”
蘇夢蝶頓住了,說:“對不起。我不可能因為這個浪費我一生的婚姻大事我也沒想過結婚,因為我也不可能去愛上你。你跟我的父親年紀都差不多大,我們在一起我只會讓你更痛苦,知道吧。”
陳建光哈哈大笑:“你連這點都做不到,你還想讓我回到20年前。陳先生,這是兩碼事,你不要太激動。我說有辦法就是有辦法。”
然而陳建光說:“算了,我不想回到20年前。你就嫁給我吧。我就原諒他孟澤浩。”
蘇夢蝶盯著陳建光的眼睛說:“你為什麼要娶我?我今天第一次跟你見面,你就要說娶我可想你對這種感情一點都不尊重。而且我的年齡都可以做你的女兒了。你這是何苦呢?”
陳建光說:“我得看你拿出一點誠意呀!孟澤浩這20年是春風得意。可是我啦。我到目前都沒老婆,我也沒有孩子。就一句話吧,你願不願意嫁給我,嫁給我,我就讓你的父親太平,讓你的哥哥太平,不然我還會沒完沒了的糾纏他們。”
蘇夢蝶看了看陳建光,就說:“我可以叫你一聲陳叔叔嗎?我不想叫你先生了,因為我在你面前就像是一個晚輩一樣。過去的恩怨真的不需要用終身大事來替換,這樣對我們都是沒有好處的。”
“那你說怎麼辦?你來這一趟是為何呢?”蘇夢蝶正想繼續解釋,突然他的耳邊傳來了那熟悉的鋼琴曲月光,他在心裡暗暗祈禱:彈鋼琴的少年,趕緊給我一個建議吧,我真的說不下去了。
果然那熟悉的沙啞的聲音又在她耳邊輕輕盪漾:“夢蝶答應他吧。答應嫁給他,這樣你的父親和你的哥哥才會得以安全。”
熊夢蝶在心裡暗暗回應的:“可這是我的終身大事啊。我的終身大事,我怎麼可以答應他?我還想去那個時空呢。”
那個聲音悠悠的說:“你只有嫁給這個男人,他才可以帶你去那個時空,因為現在徐文清他是死活不肯離開他的母親了。還有紅衣女子現在也在天牢,她還沒有出來。”
蘇夢蝶在心裡回應道:“我實在不愛眼前這個男人,我沒有辦法成全你這個建議。”
那個聲音焦急的說:“你如果不答應他,他肯定會殺了你的!”
蘇夢蝶回應說:“我寧可他殺我。用我的命頂替他20年的牢房牢獄生活,我也不願意嫁給這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