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程建國有個能女婿啊。

原本,趙世豪還在絞盡腦汁地想著,怎麼破壞掉周大林搞的這些新東西呢,現在看來,他不但不能破壞,還得竭盡全力去維護這些新規矩,把真空泵廠真正搞好。

只有搞好了真空泵廠,西蒙公司才會真的沉不住氣,真拿他當塊鹹菜。

被人家瞧不起的屈辱感,激發了他管好工廠的熱情,他開始認真地琢磨周大林制定下來的這些規章制度。

周大林做過大型私企的副總啊,這些制度都是他當年經過實踐,積累出來的精華,對管理工廠當然管用了。只要吃透,理解了,執行下去,就一定會收到成效。

當然了,這也得看執行人的能力了。好多制度,在正確的人手裡,才會發揮作用。在在毫無經驗的蠢人手裡,再好的制度也是擺設。

趙世豪聰明啊,他心裡憋著一股勁呢,非要把真空泵廠搞好,讓西蒙公司看看他的本事,讓他們因為小瞧他而付出代價。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琢磨這些規章制度上,邊實踐邊琢磨,進步飛快。

他挑選了幾個尺子使得好的工人,成立了外協品檢部,當真開始對外協回來的零部件進行檢驗。

能夠使用卡具和通止規一類量具的,也委託相關廠家,製作了專用檢驗工具。

開始的時候,他不動聲色,只是讓外協檢驗員摸一下底,看看這些外協單位生產的零部件,合格率有多少?

另外,他讓公關部專門抽出人力來,對臨水生產真空泵零部件的所有廠家,進行了一個摸底調查。要求真正做到周大林說的,生產能力,生存狀態,甚至是企業老闆、負責人的個人資訊,社會關係、家庭情況,所有資料都要。

對周邊生產加工情況有了底,他就開始逐步收緊外協檢驗的標準。

這些外協單位,真跟他們在產品上較起真來,他們的產品合格率,連50%都達不到。他得給他們時間,慢慢收緊檢驗標準,讓他們有一個適應過程。畢竟,大部分的小企業,現在還處在粗製濫造階段,想要他們一下子就生產出合格品來,也不現實,要不然真的都不給他供貨了,他也就坐蠟了。

對有改正質量決心的供貨商,他儘量遷就。對那些絲毫不見長進的,他堅決辭退,再不用對方的產品。

他手裡已經有了臨水所有零部件生產廠家的資料,再換一家供貨商也不是太難。

這樣堅持下來,畢竟算是有標準了,只是標準放的鬆一些,總比過去什麼零件都敢往泵上裝,強了許多。

與此同時,對自己的生產車間,他嚴格執行了周大林的檢驗制度,絕對不允許有一件不合格品,流入他剛剛成立的精品組裝車間。

營銷部已經對客戶進行了分類,重要客戶,只要不是靠拿回扣進去的,就用自己生產的精品來供貨。這樣,主要客戶就一般不會丟失了。

趙世豪還是聰明的,他完全理解了周大林的意圖,並嚴格執行下來,果然就像周大林說的那樣,真空泵廠的投訴量在逐漸下降,質量在穩步提升。這樣下去的話,維持住這個工廠,還是不成問題的。

到05年夏天,真空泵廠的業務量,又逐漸恢復到了興旺時期的水平,好多因為質量問題失去的客戶,又慢慢回來了。最重要的,是周大林建立的公關、營銷、財會三部門聯動機制,有效避免了呆壞賬,回款率大幅上升,純利潤在穩步增加。

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年利潤破千萬沒問題。

老程又把手裡的錢投進去,買了許多新裝置回來,廠裡擴大了自己的生產能力,精品泵已經可以佔到總銷量的十分之一了,這就大大增加了真空泵廠的質量信譽。

真空泵廠好了,誰也不會想到,第一個倒黴的,是朱二軍。這傢伙利用出賣真空泵廠情報換來的二十萬,自己又砸鍋賣鐵地把家底也湊上,總算還清了拖欠的回款,然後就想著利用自己手裡的客戶,繼續做業務員,想法把損失掙回來。

他手裡都是當年真空泵廠的大客戶,用公家的錢維持下來的,簽單數量很大。而且,他手裡攥著趙世豪的小辮子,要求他把自己的客戶當一類客戶供貨,趙世豪也不敢不答應他。

只要他認真去幹,維持好這些客戶,過去的損失,早晚就能從提成裡掙回來。

可這年夏天,他在外面喝酒的時候,讓人家給揍了個半死,趟醫院裡去了。

揍他的人臨走還告訴他說:“你用假情報騙人家二十萬,你以為這二十萬就這麼好拿是嗎?這回給你留條命,趕緊把二十萬送回去!要不然,下一次,命就不給你留著了!”

朱二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也不敢報警。他一個小業務員,去騙人家財大氣粗的西蒙公司,本來就是找死。

可當時真空泵廠的確就是他說的那種情況,支撐不了幾天,誰知道這麼快就會好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