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國粹的魅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導找的這個家庭菜館的老闆,是陝西米脂人,兩口子已經退了休,在家閒著沒事兒,就辦了這麼個菜館。他家的涮羊肉和羊肉泡饃,味道正宗,在宿舍區裡已經小有名氣。
一間二十來平方的臥室,中間擺了桌椅,四周牆上還掛了些名人字畫,就變了餐館房間。
周大林哄好了於曉萱,就按照黃導說的方位,找到這裡來。三個人就在那房間裡,圍著個銅火鍋子,坐了下來。
羊肉鮮美,用了老闆家特有的,從米脂帶回來的調料做鍋底,又用了老闆自制的涮料,吃起來鮮香滿口,直接就可以算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
觥籌交錯,互相傷害,沒一會兒工夫,就都有了酒意。
對做導演,黃導竟然有些厭倦了。不是他不想拍片了,是他境界越來越高,老想拍那些普通大眾看不懂,公家還不肯過審的東西。
“幹什麼都得先考慮商業利益,這樣拍不出好東西來。”他發感慨說,“就比如這個涮羊肉,同樣是羊肉,缺了這家老闆的底料和涮料,吃起來就不是這個味道。
我更多的,是想透過敘述故事,表達一種意境,一種我心裡的感覺。可是,我得按照觀眾的喜好,新增我不喜歡的左料進去,最終拍出來的東西,就完全變了味道,完全不是我想要的。
這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真的太痛苦了,我簡直受夠了!還不如找個山清水秀之地,當道士隱居去得了!”
他就發牢騷說。
周大林皺眉說:“老黃你說什麼呢,我怎麼就越聽越湖塗呢?毛爺爺說,人民大眾需要的,才是最美的。你鼓搗半天,老百姓不喜歡,那你還玩個什麼大勁兒?”
“毛爺爺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黃導瞪著眼睛問他。
“反正意思差不多。”他就含混說,“反正我的意思是說,你不能脫離大眾觀賞審美觀,要不然你路子就會走偏,和正常人不一樣,很容易發神經的。”
“我發你個頭的神經!”黃導就罵他,“和你說話,怎麼就這麼背勁呢?你都跟我們混四年了,怎麼還是一點藝術細胞沒有呢?”
一邊的劉編就給黃導解釋說:“老黃這意思是說啊,他的境界有點高於普通受眾了,降下來的話,他會感到很難受,很悲哀。就說這紅樓,被那幾個學者吹的無限高大上,可咱們普通人,有幾個能看明白,這說的到底是什麼玩意兒,有什麼意思啊?基本就是流水賬嘛!
老黃呢,就是那幾個學者,也許是在枯燥乏味之外,真看出點什麼來了。所以他也要搞紅樓,這就是他的所謂意境。可你搞出紅樓來,只有你自己能整明白,大家都整不明白,不買你的賬,有個屁用?”
黃導還想附和劉編,聽到最後,越聽越不對勁,皺著眉頭問他:“老劉你什麼意思,你特麼這是罵我呢吧?”
劉編就趕緊解釋說:“哪能呢,這不周董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替你解釋呢嗎?”
黃導依舊皺著眉。
“我特麼怎麼聽著,你這根本就不是替我解釋呢?”
劉編就嘿嘿一樂說:“興許是我舉的例子有點不對,我再舉一個。崑曲與京劇怎麼樣?老黃到了崑曲的水平了,無高雅而不歡。可咱們能接受的呢,僅僅是京劇而已。兩個都算藝術瑰寶吧?可崑曲大家不喜歡啊。”
周大林就接話說:“特麼京劇我也不喜歡,劇情發展太慢,越看越沒勁。”
劉編不服說:“這你就不懂了吧?這京劇呀,不是看熱鬧,是看門道。看故事的話,看一遍就行,看第二遍就沒意思了,第三遍就看不下去。京劇恰恰相反,是越看越愛看,直到你把故事情節了熟於胸,把每段唱腔都耳熟能詳,甚至鑼鼓傢伙都信口拈來,能跟著打拍哼唱,才愈發可以感受到它的美,愈發可以分辯每一位京劇大師演繹的藝術之美所在。到那時候,你就會著迷,百聽不厭。這就是國粹的魅力!”
周大林聽著嘿嘿一笑說:“你們二位,一個崑曲一個京劇,這檔次還是太高,我只接受金瓶。”
那倆就都笑了。
“你是一肚子雜碎!”
“雜碎就雜碎,”他笑著說,“可是受眾多。你們敢說金瓶就沒有高雅的地方?咱們搞影視,最基本的原則,就在於用大眾的喜聞樂見去輸出紅樓與崑曲、京劇的藝術之美。建議你們兩個,先研究一下金瓶,再跟我探討藝術。”
劉編看周大林半天說:“還是周董高明。原來我們說什麼,你都懂。”
“廢話!”黃導就插嘴說,“他什麼不懂?揣著明白裝湖塗,一肚子商人的奸詐!”
劉編卻搖搖頭,一本正經說:“周董算是把原本複雜難懂的的東西,深入淺出了,的確受益匪淺。”
“少拍馬屁!”黃導罵他,接著自己卻嘆息一聲,“純藝術不現實,可我這腦子裡呀,這幾年基本為了商業化,一年一部大劇地搞,搜腸刮肚,把能掏的東西,都給掏出來了,剩下的就只有純藝術的東西。接下來怎麼搞,實在是有些迷茫了。”
劉編也說:“是啊,我這坐在賓館裡,半月都沒出門了,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油盡燈枯啊,實在是不知道怎麼編了。”
周大林喝一口酒,慢慢說:“就是說,到了枯竭期了唄。用經商的術語說,到了瓶頸期,很難突破了。”
說到這裡,他抬起頭來看看他倆,然後繼續慢悠悠的說:“你們可能不知道,解決瓶頸期難題,我可是專家。”
他的神態沉穩,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那倆就把目光一起盯到他身上。
看\重啟三十歲人生\就\記\住\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