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劉璐蠻橫的樣子,周大林就想笑。

這璐璐讓他給寵的,快無法無天了。

“建軍的話也不聽?”他就調侃她說。

“你還說不說啦?”劉璐惱羞成怒。

“說什麼啊?”他明知故問。

“你不說我還有一點做的不夠嗎?”她說。

“啊。”周大林就一本正經,引一句古文說,“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然後就問,“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荀子的勸學。”劉璐立刻回答他說,“高中的知識,我要不知道,當初怎麼考大學啊?”

“嗯~”周大林就搖頭晃腦說,“你是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你別拽文好不好?”劉璐就煩,“我這兒和你說正事兒呢。”

“我也是說正事兒啊。”周大林說。

“那你幹嘛搖頭晃腦啊,看著就不像說正事兒,倒是想忽悠著我玩。”她就不高興說。

周大林只好不搖腦袋,咳嗽一聲,清清嗓子,這才說:“荀子的話裡,還包涵著一層意思。比如說有一座山,山下是平原,平原上站著一大群人,成千上萬吧。你想象一下,你站在這群人中間,看到的,和站在山上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劉璐不說話,只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他。

他只好往下說。

“你站在山下平原上這一大群人中間,你只能知道你身邊這幾個人,或者是周圍發生了什麼事。這一大群人到底要幹什麼,集體表現出來的狀態,你是看不到的。要想知道這一群人在幹什麼,表現出來了怎樣的集體態勢,你必須要站到山上去,看到所有的人,對不對?”

劉璐就不出聲,皺眉思索。

周大林就繼續引導她說:“要想成為這一群人的領袖,你就必須要站到山上去。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這是荀子的第一層意思,讓所有人都看到你。第二層意思,就是剛才我說的,你必須站到高處,看到所有人,知道所有人集體表現出來的,到底是什麼狀態,符合不符合你的要求。哪個地方不對,需要改成個什麼樣子?這些東西,都是必須要站到山上,才能看到的。”

劉璐似乎有所頓悟,問周大林說:“那我現在做的呢,是不是站在山上?”

“你站在人群裡。”周大林就回答她說,“總是喜歡注意個別人或者個別團隊表現出來的不足,然後親自插手去管理。

正確的做法是,要看這個別人或者個別團隊,在整個集體當中產生的作用。如果這個作用是消極的,負能量的,那麼才可以插手糾正。

插手糾正,也不是你從山上跑下來,親自動手,而是派你的直屬手下,去傳達你的意志,執行你的決策。”

劉璐臉色豁然開朗說:“我明白了。老大,你不愧是我的老大,永遠的老大。我也應該學你,建一個直屬班子。”

“不是建這麼簡單。”周大林就語重心長地叮囑她說,“要善於發現人才,利用人才。弄一幫廢物,建兩個班子也不管用。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古人的智慧,都隱藏在古書裡,有空多學學古文,讀些古書。三四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處處都有智慧的火花,比毛都沒褪乾淨的西洋人,有智慧的多!借用別人的長處,避免別人的短處,這叫善假於物,明白嗎?”

“明白,”劉璐就站起來說,“謝謝老大!我這就回去,重新組建我的直屬團隊。”

走到門口,她又倒回來了。

“差點就讓你把我給忽悠了。我幹嘛來了?不是向你學習來的,我是來說曉曉的。你不能這麼對她不管不問的,這樣她會傷心的!”

周大林就嘆口氣,示意她重新坐回椅子裡,然後才說:“我剛才對你講的勸學,就給了你答案了。”

“什麼答案,我怎麼沒聽出來?”劉璐一臉懵圈兒。

周大林就再嘆一口氣說:“我讓你站在高山上看問題,難道我只知道教你,自己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