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良心試金石(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零零一年的九月份,臨水陰雨連綿,雨時大時小的,接連下了半個多月。
在此之前,臨水防汛指揮辦公室,已經向全市釋出了汛期預警。市裡的許多低窪地帶,防汛人員冒雨疏通下水管道,各單位和生活小區,準備了防洪沙袋和救援設施。
山裡的石子場,一般都會設在山腳的空地上,粉碎裝置在最裡面,外面就是按方碼好的,一堆一堆的石子。
好多石子場,都僱了村裡能僱到的所有勞動力過來,幫著他們壘沙袋防洪。他們平時和村裡處的關係好,村裡指望著他們掙錢,也樂得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趙世豪的石子場裡,還有四萬多方的石子,因為下雨,山區道路泥濘,無法運出去。他也想讓村裡人幫忙,把石子場外面,靠著山溝的地方,壘上沙袋,以防萬一。
可是,村裡讓他得罪了,根本不願意幫忙,他就是出高價僱人,人家也不來。村長髮話了,誰去他的石子場壘沙袋,以後就不許在村裡辦的企業裡幹活。
沒辦法,他只好讓他場裡的工人們裝沙袋。他平日裡剋扣工人工資,工人們有情緒,誰願意冒雨在外面裝沙袋啊?大家就都磨洋工,一天也裝不了幾袋沙子。
平日裡圍著他的那幫幫閒,真下力氣幹活的時候,就都躲了個無影無蹤。
到這時候,他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山溝那邊不用沙袋覆蓋起來,等山洪下來,掏空了下面的土,整個石子場都得讓山洪給衝跑了。
總算老天爺長眼,在工人們裝完沙袋之前,山上下來的水並不是很大。可他為了省錢,買的沙袋數量有限,根本覆蓋不過來那一片山溝,無法起到堤壩的作用。
最後,他就讓工人們把沒粉碎的,不大不小的石頭,也都運到溝坡上去。
搬運石頭都是力氣活,工人們又不想幹,進度就更慢了。
山裡常年採石頭,破壞了植被。到九月中旬,一場大雨下來,這天夜裡,山裡就爆發了泥石流。
那些護坡加固了沙袋的石子場,保住了大部分的裝置和石子,損失不大。趙世豪沙袋不夠,弄些零散的石頭湊合,下場可想而知。
泥石流過後,趙世豪的石子場,被泥石流夷為平地。石子、房子和裝置,所有的東西,都無影無蹤,再看不出這裡還有過什麼石子場。
在房子裡住著的,他的叔叔兩口子,還有兩個值班的工人,加上兩條狼狗,也憑空消失了,屍骨無存。
這個村子叫豹子峪。當年爆發了泥石流,震動了整個臨水市。臨水晨報曾經登過一篇特約專稿,題目就叫《豹子峪的泥石流,良心試金石》。大意是說,豹子峪山前山後兩村各有一個石子場,同樣爆發了泥石流,山前村的基本沒什麼損失,山後村的片瓦無存。
山前村的石子場,老闆始終和山前村生死與共,同甘共苦,共同富裕。山後村的石子場,老闆只顧自己發財,對工人和村裡斤斤計較。結果,爆發泥石流的時候,村裡沒人出來救援石子場。石子場老闆,只能眼看著自己價值上百萬的裝置石子,被泥石流吞沒。
當然,這特約專稿,估計是石子場想借機搏名,買通了作者。
泥石流說是天災,有一半倒是盲目採石的人禍。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市裡逐漸重視山裡的環境治理,開始有序停工採石場,還綠色給大自然。
當年這條新聞,周大林是看到的,且記憶猶新。
他經營片鹼,其實就是想教會趙世豪一個最簡單的盈利方法,特別是籤包銷合同。
那個年代,對還相對落後許多的山裡人來說,這種包銷合同,可以說是一種極端卑鄙的營銷手段。利用山裡訊息閉塞,訊息的不對等,騙取當時還沒有多少營銷經驗的,山裡人的利益,要損陰德的。
所以,他才會適可而止,並不真正去履行那個合同。一個月之後,便主動取消了合同。
進山的時候,他帶著趙世豪去山後村的石子場,打聽石子的加工和買賣行情,那是故意而為的,就是為了讓趙世豪聽到,這東西可以經營謀利。
趙世豪果然就上當,利用他教的營銷手段,辦石子場。
如果這個石子場,讓知道適可而止的周大林來做,結果肯定和保住了場子的山前村石子場一樣。
趙世豪這樣刻薄寡恩的人來經營石子場,步二十年後那個全軍覆沒的,石子場老闆的後塵,是大機率的事件。
周大林不是什麼好人。你尊重我,對我好,我會加倍對你好。你欠著我,七個不服八個不忿,我就坑死你!
他頂多算個性情中人。
在周大林心裡,趙世豪本來就欠著中年的程曉的債。這一世他好好的做人也行啊,還不死心,想跟他爭程曉,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這也罷了,他還想不起來要報復。可這小子還恬不知恥,整天在他眼皮子底下晃悠,坑不成程曉,就坑他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