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腦子一抽一半財產就沒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省城的房價,每平米還不到一千塊錢。十年以後,就到了一萬一平米。二十年以後,就四萬一平米了。
周大林就想,他如果現在把錢換成房子,二十年以後得翻多少番啊?
先買他十幾套房子收房租啊,一套房子收五百,一月收下來,夠吃夠喝了,可以像豬一樣活著,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剩下的錢,存銀行吧。畢竟這年頭大家的思想觀念還不行,買多了房子容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就算存銀行裡一百萬,現在的利息高,一年只是利息,也足夠他活的人五人六的了。
在去省城之前,他還得跟妹妹周曉琳談談。
與其讓妹妹呆在家裡受張衛東的氣,還不如把她也帶出去,享兩天清福再說。
他就把妹妹找來,跟她商量。一月給她的一千塊錢工資,她也拿回去補貼了家用。行啦,對得起他張衛東了,就別再回去跟著他受洋罪了。繼續跟著哥去省城混,早晚混個出人頭地再回來。要是想孩子呢,就帶上孩子一起出來,將來上學他給想辦法解決,吃住都算他的,另外還是每月給她一千塊錢。
要是她不聽話,不跟他去省城,以後再有什麼事,他就不管了。
他早算計好了,到了省城,把妹妹好好捯飭一下,妹妹見慣了省城全新的高檔生活,自己就會瞧不上張衛東,主動和他離了。
這叫環境改變人。
周曉琳權衡再三,還是架不住哥哥的忽悠,決定跟著周大林,去省城混去,只是暫時不帶兒子多多過去。
剛去省城,兩眼一抹黑,還不知道將來是個什麼情況,帶著個孩子很不方便。
她還是先把多多放在他爺爺奶奶家裡,讓他們給看著,看夠了再送到姥姥姥爺家裡去。
去年她跟著周大林在臨水弄廠子,就是這麼做的。
正月初七,兄妹倆收拾了,辭別父母丈夫孩子,坐上了去省城的長途汽車。
省城離著臨水有四百多里地,早上坐上長途公交車,中午就到了。
先在車站附近找了個麵攤,一人吃了一碗拉麵。周大林吃大碗,周曉琳吃小碗。
大款級別的人物,街頭面攤上吃拉麵,有點艱苦樸素不忘本的意思。
主要周大林是不想讓妹妹知道他現在是大款。
這人啊,都是有貪心的,就算親妹妹也不行。她知道你稱二百多萬,你一月給她一千塊錢,雖然這一千塊錢現在在省城都算高工資,她也會覺得你給她給少了,誰叫你稱二百多萬呢。
二百多萬,一月給她一千,一年才一萬二,可以給她發二百年的工資。
到時候她就算這個賬了。
帶著妹妹去吃麵,就證明他手裡沒多少錢。你見過哪個稱二百多萬的大款,大冬天的,往手上哈著熱氣,街頭上坐著吃麵啊?
吃完了面,兩個人在附近找了家小旅館先暫時落落腳。睡足了午覺,周大林讓妹妹在旅館裡等他,自己出去找房子,說是既然要在省城混了,就得先找個房子租著住,老住旅館太貴,住不起。
周曉琳一直納著悶,她哥說要來省城混,省城掙錢多。可到底混什麼,給人家打工還是做買賣,她哥一直含糊其辭,說不明白。
“哥,咱們來省城,到底幹什麼啊?”她就忍不住再問一遍。
“省城地方大,機會多。再說省城人工資高,做什麼不掙錢?先住下來再說。”
還是老一套。
九十年代的省城,一樣是破破爛爛的,到處都是在建的工地,挖掘機轟鳴,水泥罐車來回跑,帶起一片塵土。
周大林也不熟悉這個時代的省城,只是覺得有些街道挺眼熟,但沒有他熟悉的那麼多高樓大廈,商務中心和大商場。
他憑著記憶,溜達到火車站跟前,在一個小攤上買了份省城旅遊地圖,坐在牆角旮旯裡,研究了半天。
他得先找找以後的商業中心和學區房,這個以後升值大。看看這些地方,哪裡已經在建商品房,往外賣房子了。
在地圖上標註了幾個地方,再找到公交車線路,就坐車往第一個目標去了。
他的第一個目標,是省第一中學附近,已經建好的商品房。
因為是省城首批精裝修小高層,價格貴出普通六層樓很多,還有許多的空房沒有賣出去。
那個時候,省城人的收入也不是很高,房產改革剛剛開始不久,大家買房子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居住,還沒有想到買房子用來炒作升值的。
誰也不會想到,將來學區劃片,省第一中學是重點高中,附近的學區房就成了搶不著的香餑餑。就是不賣,往外租,一年的租金都夠現在買房子的錢了。
可重生的周大林知道啊。現在還沒有學區劃片這一說,這裡的房子比起以後的價格來,恐怕也就算白菜價,買下來就賺大了。
找到售樓處一打聽,我擦,九百六一個平方,送地下室。真跟白撿一樣啊!周大林差點以為他聽錯了,想想現在是九十年代,可不也就這個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