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滿載而歸(第1/2頁)
章節報錯
“累嗎?”林毅和小石榴坐在田埂上,旁邊是一株歪脖子柳樹。
長長的柳枝垂下,剛好為他們遮蔽了陽光。
林毅檢查了四周沒有黑螞蟻,這才讓小石榴坐的。
“不累啊,我覺得很好玩,挖野菜。”小石榴笑著說道。
可能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被可惡的黑螞蟻給咬了一口吧。
“看到那塊田了嗎?那便是我們家的,還有旁邊的U型地,也是。”林毅指著不遠處的田地對小石榴說道。
“面積好大啊,老舅,你一個人種的過來嗎?”小石榴有些驚訝。
“還好吧,現在都是機械化種植,你老舅有割稻機,現在誰還手動割稻子啊。”林毅笑著說道,當然,不排除還有一些機器收割不到的地方(主要是山地和梯田),還存在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種植方式。
大部分地勢平坦的農村地區,現在都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植。
“老舅,那種田賺錢嗎?”小石榴好奇的問道。
林毅搖了搖頭,現在種植賺不到什麼錢。
為什麼現在農民工那麼多,就是因為農民種田不賺錢,如果種田很賺錢的話,誰願意背井離鄉,外出務工?
一畝地,收成好的時候,按2000斤稻穀計(一般達不到),一斤稻子現在賣1塊5不到,如果種單季稻,一畝地一年的收成還不到三千,雙季稻的話,也不到六千。
而且,這還不包括總之,化肥,農藥,人工等費用。
淨利潤低的可憐,可能都不抵在工地搬一個月磚。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外出務工,不願意從事農業的根本原因。
很多田地,現在都是留守在家裡的老人在種著。
而老人終究有幹不動的時候。
到時候,要麼和西方一樣,大規模機械化種植,要麼就提高農產品的價格,或者給予一些補貼,優惠政策,讓一部分農民在家裡也能賺到錢。
不過林毅種田是不打農藥的,純天然的大米,吃的放心,綠色產品,營養又健康。
每年,林毅還給妹妹一家寄不少大米過去。
小石榴能長的這麼白白胖胖,也有這田地的一份功勞呀。
休息了一會,林毅便和小石榴帶著兩籃子野菜打道回府了。
裝滿野菜的籃子有點沉,回去的時候,林毅把小石榴的籃子也拿了過來。
小石榴手裡拿著一截粗細均需的竹子,當做刀劍揮舞著,砍著路邊的一枝蒿。
這倒是不用林毅教。
似乎每個小孩子,都會做這種事情。
一枝蒿在農村地區很常見,路邊有很多,杆子很直,中間是空心的,裡面有一層類似海綿的東西。
這東西,林毅小時候也沒少玩。
冬天的時候,一枝蒿枯萎之後,杆子依舊堅挺,但會變得輕飄飄的,很容易就折斷。
既可以拿回家當柴燒,也可以拿來當棍子使,跟小夥伴對戰。
到了家之後,林毅把籃子裡的野菜全部倒在地上,分門別類。
種類還不少。
不僅有婆婆丁,馬齒莧,折耳根,還有豬毛菜,苦苦芽,灰灰菜...
其中聽到豬毛菜的時候,差點沒把小石榴給笑倒。
怎麼會有菜以豬毛命名。
農村地區,給野菜取名字,很多地方都不一樣。
大部分地方,都是以形命名,長的什麼就怎麼叫,簡單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