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私房菜(第2/2頁)
章節報錯
林毅手裡的鋤頭在半空中停頓了一下:“瞧我這記性,我今天不能喝酒。”
嗐,白高興一場。
小石榴這才明白,樹下埋藏的東西是酒。
“哈哈,這是我十年前埋下去的花雕酒,你舅舅每次來,都要薅我的羊毛,這酒口感很香醇,比市面上買的那些幾百塊的酒,都要好喝的多。”老闆娘走過來解釋道。
“老舅,酒埋在土裡,難道不會壞嗎?”小石榴有些好奇。
“正常來說,白酒是沒有保質期的,因為酒精本身就具有殺菌、消毒和防腐的作用,細菌和微生物很難生存,長期儲存也不會發生變質。”林毅和小石榴解釋道。
當然,前提是十度以上。
啤酒度數低,所以有保質期,時間太長會變質。
“原來是這樣。”小石榴恍然。
“不過,白酒是現代的產物,古代的時候,喝的都是黃酒,度數不是很高,比如狀元紅,女兒紅,花雕這些都是黃酒。”林毅繼續說道。
黃酒的儲存,更難一些,因為它的度數,不及白酒。
常見的方法是窖藏,亦或者埋於地下。
這兩種辦法,都需要密封性很好。
小石榴眨了眨眼睛,她對於白酒和黃酒的區別不是很清晰,有些困惑。
不都是酒嗎?
聽到小石榴的疑問,林毅也不厭其煩的和小石榴講解起來。
白酒是蒸餾酒的一種,而黃酒是釀造酒,這是他們二者本質上的區別。
蒸餾提純,需要用到的技術更高一些。
古代釀酒的技術並沒有那麼高,所以基本上喝的都是度數不怎麼高的黃酒。
所謂武松喝的三碗不過崗,其實也是黃酒。
所以說,並不是武松的酒量有多好,要是換做現在高度的白酒,三碗沒準武松就已經倒了。
常見影視劇裡那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都是喝的黃酒。
看似量大,但其實不醉人。
白酒出現後,黃酒便日漸走向了衰落,這也是無法避免的。
如今已經淪為了小眾。
有調查顯示,黃酒目前的市場佔有率,僅為4%。
還不如啤酒呢。
但其實,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且唯有我國才有,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
“老舅,你今天開車不能喝酒,那我們可以挖出來,帶一壺回去啊?”小石榴靈機一動。
旁邊老闆娘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了,好傢伙,這...
“哈哈,那還是算了吧,老闆攏共也沒有多少,我帶回去,他們的心都在滴血。”林毅還是沒有挖。
“黃酒是什麼做的啊?”小石榴問道。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為主要原料,以酒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進行的雙邊發酵。”林毅把鋤頭放回了原地。
看似簡單,但其實工序很繁複,包括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等。
所以黃酒的產量,和白酒沒法比。
我國黃酒的年產量,不過幾千噸,主要以作坊式生產為主,僅有1/4左右的企業實現了機械化和半機械化生產。
產能低下,自然也就形不成什麼競爭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