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春同行六十年

第七十四章

春天裡的故事(五)

在福州開了一天董事會,去武夷山玩一天,然後風塵僕僕驅車去廈門。

廈門廠廠長姓吳,原來是大公司工藝處處長,今年五十多歲,祖籍福建人。他個子不高,面色蒼白,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很多。原因是去年他得了肺病動過手術,不喝酒也不吸菸,甚至不允許別人在他身邊吸菸,所以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由於他帶病堅持工作,且工作業績突出,獲得一九八五年“五一勞動獎章”。

路上,梁經理已經將吳廠長的這方面情況介紹給車宏軒,避免他不注意。

車宏軒也聽說過吳廠長的一些故事,更知道他是老資格,因此心理上非常敬重。由於身體多病的原因,年初的廠長會吳廠長沒有參加,所以車宏軒沒有見過這位德高望重的企業家。

吳廠長讓司機將梁經理一行人安排住下,稍事休息便把他們拉到工地。工地是政府大樓,豪華程度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

吳廠長站在工程簡介的大牌子跟前,指著效果圖介紹說:“你們看,整個工程外立面前後中心位置全是玻璃幕牆,四個樓角是石材幕牆,上部是銀灰色鋁板幕牆。現在力挺已經基本安裝完畢,面材已經開掛。一會專案經理過來,我們戴上安全帽進去看看。”

梁經理看一會效果圖,又回頭看看被安全網包圍的工地,皺起眉頭問:“技術支援來自哪裡?材料來自哪裡?”

吳廠長說:“對岸,炮擊停止後關係得到緩和,有不少同胞回來創業,我們是重金聘用。”

梁經理不得不暗暗佩服,讚歎地說:“看來你們走在公司前邊了。”

吳廠長笑了說:“是市場在推動我們。”

梁經理扭頭對車宏軒說:“出來看看就對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車宏軒感慨地說:“時不我待,催人奮進啊!”

吳廠長自豪地說:“整個工程使用的材料全部是對岸的,但加工完全是我們自己幹。這裡邊技術含量最高的是玻璃板塊粘接,需要進口結構膠,並且要在特定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加工,加工後要保證有二十一天的固化時間。這些工藝目前國內還沒有,都是我們自己建起的生產線。你們看,大樓頂部有個玻璃屋頂,上面的每一塊玻璃尺寸都不相同,並且全部是雙曲面,玻璃拉彎和鋁型材拉彎都非常難,也都是我們自己建起的生產線。假如公司內部有類似工程,我們可以提供勞務服務。”

梁經理點點頭說:“一定要把技術積累反饋給公司,以便推動整個公司的技術發展。”

吳廠長說:“公司技術科和研究所的兩夥人都已經來了,李總工程師安排他們全程跟蹤這個工地。我們公司也聘請了兩名大學生,在現場跟蹤學習。”

梁經理讚歎地說:“很了不起。技術科和研究所的人,開完董事會安排我見一下。”

吳廠長點點頭說:“好的。除了見這些人,我還有個安排,有幾個臺商很想去內地發展,我安排個時間大家坐坐,拉拉家常,建立起關係。”

梁經理想想笑了說:“一定要見個面。”

吳廠長也笑了說:“廣交朋友是必要的。昨天和李總工程師通個話,他說後幾天過來,你們還等他嗎?”

梁經理輕輕晃晃頭說:“不能等,我們要去深圳,還要去武漢、合肥和西安,家裡還有一堆事,再不抓緊回去就開鍋了。”

“好吧。”吳廠長勉強地點點頭,然後叫來專案經理,陪同一行人參觀工地。

在廈門期間,吳廠長沒有陪飯,派個會計既負責結賬又負責導遊。

兩年後吳廠長病死於廈門。

離開廈門的那天,因為整理董事會紀要,早上鄒助理沒吃好,在機場要了一碗麵,他反覆對服務員說:“麻煩給我來一小碗麵條。”

服務員帶著規定的微笑向他禮貌地點頭回答。

半個小時後麵條上來的時候,車宏軒一看就笑了,來了一大海碗。這個碗有多大呢?如果裝水,怎麼也能裝兩升。碗裡裝有半斤掛麵,別說鄒助理那小體格,就是車宏軒也吃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