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機遇與奮鬥(三)(第2/3頁)
章節報錯
車宏軒笑了說:“村裡有股份,給不起錢的時候就給酒,別把身體喝壞了就行。”
大家都笑了。
郎書記說:“別的事假話,一旦酒廠幹起來,我們的路就更寬了,更好走了!”他又看著車宏軒問,”對了,關於找人的事急不急?”
車宏軒知道後邊工程上的事很多,自己不能放下不管,就肯定地說:“不能再等了。”
郎書記笑了說:“我們現在就過去。”
車宏軒點點頭說:“好,今天去品嚐當地的名酒!”
幾人高高興興開車上路,權當去瀟灑了。
經熟人介紹,他們和原來酒廠的一個下崗的車間主任見了面。此人叫趙長春,四十多歲,小個子,目光有神,一看就很精明,家住鐵剎山腳下。
聽明來意,趙長春很慎重地對車宏軒說:“管理酒廠我沒問題,原來你們那裡的酒廠縣誌裡有記載,電視上我也看到過那裡來了一個大老闆。我不知道新建的酒廠是想燒酒還是辦無煙工廠,要想來得快就勾兌,廠房沒蓋起來就能出酒。”
車宏軒說:“我想按照原來的配方燒出原來的酒,走自己的路。”
趙長春說:“很難,需要很多錢扔進去,能不能成功沒有把握。一般的來說,從四川進酒加上收購我們當地小酒廠的酒勾兌一下比較容易成功。”
車宏軒說:“如果搞不出有我們自己特點的產品,企業就不會有生命力。我想搞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產品,不求快,以滾雪球的方式一步步發展。”
趙長春說:“最少酒麯要從四川進,我們這裡搞不出比人家更好的產品。”
車宏軒說:“不,我們要搞自己的酒麯。”
趙長春長嘆一口說:“酒這個行業因為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所以競爭非常激烈。這麼說吧,十個投資的有一個能生存下來就不錯了,其餘那九個全部是血本無歸。”
車宏軒說:“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把一切認認真真幹好,不怕不成功。假如失敗了,我也不會後悔。”
趙長春無奈地說:“既然這樣我可以去努力,但僅靠我一個人不行,還要帶兩名師傅。”
車宏軒不想用太多的人,這主要是基於經濟上考慮,故而他皺起眉頭問:“為什麼?”
趙長春笑了說:“如果想打出品牌,每一批酒都必須嚴格勾兌,不能一批一個口味,兩名師傅要跟班作業,光有那麼個老頭肯定不行,他只能提供配方。”
車宏軒覺得這都是內行人說的話,無可挑剔,便說:“可以,以後酒廠的事就由你提出方案,我們共同來商量。”
趙長春電話叫來兩名調酒師,這兩人都是趙長春的堂弟,原來都在酒廠上班,是技術上有名的“趙氏三雄”。
車宏軒見他們都四十多歲,正是幹事的年齡,既放心又高興。幾人在小飯店大喝一場。第二天趙廠長便帶著兩名調酒師走馬上任。
車宏軒親自帶三人到大山深處看望深山老人,讓三人拜師求藝。在那裡呆了兩天,詳細研究了酒廠生產的所有事情,並決定三人立即外出考察,順便去看看採購的裝置有沒有問題。
六月中旬的一天,老周老婆慌慌張張的跑進屋,神情緊張的告訴車宏軒:“經理,不好了,門外來了一輛警車!”
“警車怕什麼?”車宏軒不耐煩地說了她一句。
“不是,不知道是哪路神仙來了,往咱們山上走呢,你快去看看。”車宏軒只好披件衣服走出大門,他萬萬沒想到,原來是張大華
和李思雨來了。車宏軒不明白兩人為什麼跑到這裡來,應該是有好事了。他不敢怠慢,往山下迎過去。
李思雨還是那麼胖,見了面沒什麼好嗑,看著車宏軒諷刺地問:“你怎麼回事,怎麼躲到這深山老林裡來了?這不成了老古董啦?”
張大華笑笑說:“在深山修真養性,”
李思雨搶了一句:“出古洞胡作非為!”
車宏軒哪裡顧及他們的冷嘲熱諷,驚喜地問:“你們怎麼來了?還真能找得到!”
李思雨瞪起眼睛說:“你不下山還不許我們上山?你還是不行,一找就找到了,你看古明遠那才叫有水平,蒸發了。小時候捉迷藏的時候誰躲的最隱蔽誰就贏,看來這次你又輸給古明遠了。”
張大華說:“別胡說八道了!”
李思雨看看工地問:“這是幹什麼呢?開山哪?”
車宏軒笑了說:“準備幹個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