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書友關於上一章的反響,態度十分激烈,對此呢,錘老也不好說啥,畢竟這是一本依靠系統流的中古同人。

越寫下去才發現關於主角後續劇情,領地發展,擴軍等,走平常路線太拖節奏,也影響更新質量(主要是錘老太懶了,腦袋也不靈光),暫時會感到突兀,逐步完善吧!

書友們看得開心,才是錘老持續更新的動力哈。

...(本章正文)...

一千六百枚帝國金幣和三十套標準軍士盔甲,外加九箱貴重灌飾品、全部魔法礦石等,這是剿匪戰爭結束後來倫得到的所有利益。

這個結果,來倫非常滿意,一千六百枚枚金幣已經相當於橡木村領地五至六年的收入,刨開前後開支以及徵召軍士的費用以及賞賜,可謂繳獲豐厚。

三十套標準標準軍士盔甲,是德拉文伯爵派出貼身事務官與王國騎士協商戰利品分成的“贈品”,前者願意對橡木村提供大量實際利益,遷徙人口、免除未來三年的戰爭賦稅、從佈雷鎮和格林門哈根城開闢專屬貿易商道等,共超過十二條。

最為重要的一點,在德拉文伯爵寄來的書信中,他提到將為來倫盡最大可能,爭取“榮譽王國騎士”頭銜。

這是每一位王國騎士夢寐以求的榮譽,成為軍勳貴族、獲取爵位的硬性條件。

每年秋收日結束的第二週,帝國各個選帝侯將甄別境內新晉貴族候選者名單,會根據名單上候選者的功績、威望、影響力和忠誠,則選爵位,而擁有頭銜者得到晉升的機率極大。

所以“榮譽王國騎士”別名為“準貴族”。

自二百年前“虔誠者”馬格努斯陛下改革後,帝國各境極為重視榮譽和勇武,如果來倫成功獲取了榮譽王國騎士頭銜,相當於徹底走上貴族道路。

基本掃清了領地附近匪患後,軍隊也沒有遊巡的必要,滿載著戰利品,來倫等人返回了橡木村。

遍地農田,蓋上厚厚一層青綠色,從森林外圍綿延至城牆下,辛勤勞作的農民,彎下腰在田野中耕耘,他們無比期待著收穫季節,村莊內的自然之神塔爾和豐收之神瑞亞的神龕前,每日擠滿了虔誠者。

視野盡頭,幾架高大的水車持續不斷地從約恩河抽水,灌既農田,幾座重新翻修的風車磨坊和水磨也在進行著,周圍村鎮的工匠們從橡木村中得到了不少報酬,一直擴建的居民區讓更多人加入。

莎莉娜教會在人群中的影響力日復一日地增加,人們都關心自身的健康狀況,而慈悲善良的牧師、醫師,他們的治療效果遠比鄉野中藥劑師要好得多,至少不用喝下各種古怪藥水。

值得一提的是,來倫一次性支付數十枚金幣,為莎莉娜信徒提供了大量資金援助,得以讓慈悲教會能夠貫徹信仰女神的教義,救助更多人群。

一段時間以來,教堂和療養院中收養了不少孩童和棄嬰,女孩將作為未來的牧師和醫師培養,男孩將送往西格瑪教堂或尤里克教會處磨鍊,培養成教會的聖殿武士。

人們都喜歡住在莎莉娜教堂附近,那位和藹慈祥的教區牧師也使橡木村多出了許多泛信眾。

作為帝國官方的主流信仰,西格瑪教會和尤里克教會,雙方勢力也在橡木村中爭執不休,互相較勁,建在通往領主長屋的石板街道旁的西格瑪神龕,每日來往朝拜的人群不斷,禱告和祈福,信眾數量比肩莎莉娜教會。

德拉文伯爵領地區的尤里克教派看不下去了,他們察覺到橡木村未來無窮的發展力量,反應迅速,立即派出完整的教會神職人員例行傳教,彰顯狼神的偉大,爭搶信眾。

人類諸神似乎偏愛這座不大的村莊,秩序之光從這裡向周邊城鎮照耀。

來倫看著領地裡出現的教會修士,既高興又擔憂,米登領雖然不像諾德領和奧斯特林那般固執,但相較於南方,排外的力度很大,尤其是兩教千百年爭鬥和分歧,從雙方教宗彼此緊張的關係就能看出來。

萬一某方面懈怠,礙於自己的西格瑪神選者身份,指不定會發生些什麼。

白狼騎士克里爾與他分別前,提醒了一句,大致是說尤里克教會已經盯上來倫了,而且態度不明朗,總結下來,就是讓王國騎士小心處理宗教這柄雙刃劍,盡最大可能避免過激衝突。

畢竟鞭撻者這類瘋癲起來連惡魔都打的狂信徒,沒人願意見到不被世俗束縛的傢伙跑到自家領地鬧事。

趁著四月下旬的時光,來倫去了趟奧弗朗商會,將一系列貿易商品的合約簽訂完成,其中包括皮毛、原木、巴爾尼拉菲啤酒、矮人工具等,預計貿易站每年為他帶來的收入將超過一百二十枚金幣,商業就是比農業來錢快!

位於橡木村東邊的鐵匠鋪也進行了一輪擴建,增設的水鍛機械和可容納人員數量,可以提高當前產量的一半,相應增加原材料需求,可以透過貿易站來滿足,而日常維護費也在承受範圍之內。

矮人打製的工具價效比太高,搶佔了更多市場,而定價權在來倫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