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畔,自流水車已經成為了清安縣的一景。

每天都有大量的城中百姓扶老攜幼,頂著烈日過來看熱鬧,對能夠自動取水的「大輪盤」嘖嘖讚歎。

不管城外的農夫,還是城裡的百姓,沒有人希望看到稻田絕收。

尤其是在當下米價暴漲的情況下,大家都期盼著旱情能夠結束,稻米能夠豐收。

否則別說大米了,雜糧都吃不起了!

因為第一架自流水車的效果非常好,因此縣衙方面正式給官造工坊下達了任務,要一口氣建造十座同型別的水車。

保證清水河沿途兩岸的農田灌溉!

而這個訊息傳開之後,縣城裡面的米價都有小幅度的回落。

然而這種回落僅僅只是曇花一現,沒過幾天又漲了回去。

因為旱情根本沒有緩解的跡象!

每一天都是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熱辣辣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導致山上和曠野裡的很多植物都枯死,放眼看去焦黃一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縣城裡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流民出現了!

清安縣有清水河的滋養,加上陸續投入使用的十架水車日夜不休地取水,因此旱情還能勉強控制。

可有些地方的情況就非常糟糕了,田間作物大片大片枯死,縣城米價瘋漲,普通百姓陷入了傾家蕩產都填不飽肚皮的窘境。

無奈之下,很多人只能背井離鄉逃荒出來,想要在別的地方尋覓活路。

情況較好的清安縣因此遭到了流民的影響。

剛開始還只是零星的三五人,隨後數量不斷增加,逃亡的隊伍也變得越來越長。

清安縣方面見勢不妙,立刻封閉城門,嚴禁流民入內。

但為了避免流民絕望之下造反作亂的情況出現,縣衙動員縣城裡計程車紳大戶,在城外搭建大棚施粥救濟。

這些算是常規的應對手段。

然而隨著各地旱季的不斷加重,跑到清安縣的流民數量激增,竟然達到了近萬之數。

這下子縣令喻鶴騫都嚇壞了。

一方面他不斷地派人向上面的府城求援,另外一方面竭盡全力向大戶「募捐」,苦苦維持著當前的局面。

正所謂唇亡齒寒,喻鶴騫遇到了極大的麻煩,葉嚮明也別指望能夠脫身事外。

這天他親自來到了汪塵的家裡。

這位縣丞大人一方面是為了看望自己的女兒,另外也是希望汪塵出謀劃策。

先前汪塵提供的自流水車,就成功地解決了大問題。

而對於縣城外面的情況,汪塵自然是瞭解的。

面對老丈人的詢問,他不假思索地說道:「針對流民,我們應該雙管齊下!」

汪塵的建議是,一方面篩選出流民裡的精壯,採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讓他們去挖井開渠,或者修路採石,以免無所事事滋生禍端。

另外一方面組織人手在河中捕魚,或者上山打獵,儘可能地收集食物。

當然最重要的,還得去上面討要賑濟糧——救撫流民可不是清安縣能獨立完成的事。

汪塵的眼界閱歷都不是葉嚮明能比的,一番交談下來,這位縣丞大人對汪塵已是心服口服,甚至暗暗得意自己有了一位好女婿。

葉嚮明離開之後,葉黛對汪塵說道:「夫君,我們要不要去城外救濟一下流民,積德行善做點好事?」

目前的汪家是不缺糧食的,先前汪塵就透過本地商行,高價購入了一批外地的糧食。

已經將地窖和糧倉塞得滿滿的,支撐兩三年都沒問題。

汪塵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