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左光斗站隊的原因(還有一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定國,來來來,給老夫好好講一講遼東大捷的來龍去脈!”
徐府後院。
徐光啟已經拉著李元入席。
今日徐府晚宴,徐光啟只請了李元和孫元化兩人,加上徐驥作陪,算四個人。
一來李元剛剛進京,但是朝中局面此時已經是暗礁遍佈,稍不注意便有傾覆之危,所以徐光啟今日想為李元詳解一番朝中局面,為明日面聖做準備。
二來就是想要知道遼東大捷,明軍是如何一步步的將皇太極的數萬建州大軍送進深淵。
徐光啟雖是文官,但是對於大明朝的軍事形勢向來憂心不已,本來以為遼東局勢已經敗壞殆盡,沒想到李元的橫空出世,直接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逆轉了整個遼東的敗壞局面。
坐在徐光啟身邊,李元能夠深切的感受到一代老臣的拳拳之心,想為大明朝做些事情。
“老師,實話實說,學生籌謀之功微末,能大勝建奴,主要功勞有二。”李元面帶微笑,語氣不急不緩。
“哦?敢問哪兩點?”聽李元這麼一說,孫元化也來了興趣,開口問道。
“第一,兵勢如水,而主動權在我,”李元二十餘歲的年紀卻已經是當世名帥的氣度,面對徐光啟三人,侃侃道:“遼東大地,寒冬臘月,並無餘糧,建州為何要急於與我對決?因為再不打,建州內部就要分裂,人心就要散掉,沒有糧食吃,任你是天兵降世,也無能為力,我想與你打,東州堡,鴉鶻關,奉集堡,隨侍等候!”
“我不想與你兵鋒相見,三處堡壘犄角之勢,你皇太極敢來,就要剝層皮,沒有絕對的把握,建州已經損傷不起了。”
“故而主動權在我!”李元握了我拳頭,臉上帶著一絲自信。
“說起來頗為容易,”孫元化搖搖頭:“但是成事的,最終只有定國一人而已。”
“陽明先生曾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一旁的徐驥也感嘆:“知道和做到,中間隔著的,也許就是不斷試錯、糾正、完善,但是鮮有人能堅持到最後。”
“嗯,”徐光啟點了點頭,繼續道:“那第二點呢?”
“第二點,”李元咧嘴一笑:“皇太極初登汗位,威望不穩,所以只能靠強權聚攏人心,但是其他旗主皆視旗下兵卒為私產,可會輕易將其交予皇太極?更不要說在戰場上的損耗了,因此,一旦遇到攻堅戰等會造成巨大傷亡的戰役,建州的戰鬥意志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快速的消退,只要守住最多三波攻擊,建州必退。”
“所以建州努爾哈赤一死,便是空有軀殼,實際是聚沙成塔,一碰就碎,”孫元化聽完,還幫助李元總結了一下。
“師兄所言極是。”
“定國風輕雲淡,但是戰場實際各種艱險,想必也不足為吾等道了,”徐光啟明白,戰場之事哪裡會如此容易,局勢瞬息萬變,沒有遠超常人的判斷力,意志力和決斷力,都不可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運氣只能靠一時,無法靠一世。
“此杯酒,敬定國一戰定乾坤!!”徐光啟舉杯,向著李元祝賀。
一旁的孫元化和徐驥也同樣滿了酒盅。
面對三人恭賀,李元也是來者不拒,三杯酒皆是一飲而盡。
酒杯稍停,還未吃兩口菜。
李元也主動端起酒杯:“此戰中,師傅和師兄提供的火器也是獲勝關鍵,在最後,具有勝負手的作用,定國也同樣敬老師,再敬師兄!”
......
同門師徒,一罈女兒紅老窖下來,皆是心滿意足,酒不醉人人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