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乾興元年三月二十七日。

太后懿旨:原信王朱由檢封國廢除,論罪立斬,劉、黃、周、王等人押至京師斬於午門,其餘賊子論罪或囚或流,聲援信王之高攀龍、塗一臻、曹於汴等人貶為庶民,流放崖州,族中子弟永不錄用......

從密謀入京政變,到兵敗身死,緊緊三十七天的信王政變,在混亂中開始,在荒唐中結束。

大明乾興元年四月一日。

南京,任錦衣衛指揮同知,佈置諜影衛於南方數省。

四月二日,左光斗赴任兩江總督,奉皇命整頓吏事。凡三載,兩江三省之地,皆贊之。

四月三日,熊廷弼赴任南京,大力整頓南京道六部及督查院,大理寺,通政衙門,嚴行禁令,只一年,金陵再不見言政事。

大明乾興元年七月七日。

李元大婚於京城,徐光啟之嫡孫女嫁與李元,當日,太后張嫣親至秦國公府,以皇家規格賜之。

同年九月,太后旨意,曹文昭世鎮遼東,封萊國公。

景茂財封泰寧侯,駐山陝。

唐有望封武安候,駐河南。

盧甲封永康候,駐安徽。

......

時內閣主政,開海互市,多與西方藩人交,引新糧玉米、土豆、番薯入國,充實庫中。

同時引流民於遼東,西北開荒,抑制土地兼併。

大明乾興三年。

頒佈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策,清查虧空,攤丁入畝,雖一時引士林及民間震動,但在內閣強力主導之下依然穩步進行。

此後十年,李元之親信門下遍佈大明兩京十三省。

當時世有流言,李氏欲取朱明而代之,且太后張嫣已經委身於李元,且已有身孕。

當是時李元入宮面聖,太后張嫣出面親發懿旨:著督察院與刑部親辦此事,將散佈流言者捉拿而立斬之。

大明乾興十三年十月七日。

年至二十三歲的李元嫡子李克瀾出任應天府尹,兼兵備道守備。

同年十一月,劉貴以兩江總兵之職,赴任南京。

同年十二月,李元長子李克淳任大明遼東總兵官,跟隨曹文昭左右。

同年十二月底,李元之女李潯兒,嫁於曹文昭之子曹定藩。

......

大明乾興上元節。

在京諸官為太后及皇帝賀,帝朱慈霖時年。

宴後諸官散去,李元單獨留宮詔對。

依舊是奉賢殿。

「算起來,秦國公與哀家已經相識,」靠坐在軟榻上,三的太后張嫣喝過杯酒,望之美豔不可方物,如仙子臨凡塵,一雙眸子勾魂攝魄,波光流轉間看著李元。

比太后大三歲的李元一身淡黑色袍服,腰間玉帶簡式,端坐於太后對面。

「,彈指即過,」李元目不轉睛的望著太后,不帶有絲毫的侵略性,好似只是在單純的欣賞美人一般:「這些年,若無太后全力支援,定國斷無可能得此地位。」

「吾雖是垂簾聽政,但也算無為而治,內閣主事間,大明朝四海昇平,百姓安泰,全賴定國你......」太后一般稱呼李元為秦國公,只有心情異常輕鬆時候才會稱呼李元表字。

李元輕笑一聲,並未搭話。

「吾雖常年不出宮,但是也不聾不啞,也知道此時的大明朝,你李家說一,無人敢說二,」太后依舊是靠坐在榻上,身上的淡紅綵鳳綢緞襯托的張嫣略顯嫵媚。

「時事造之,使得吾等頑愚成名,」李元搖搖頭,但是並未否認太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