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京城之中人心惶惶,幾有從內部崩潰之兆。

李元的一封告內閣書,已經將內閣諸人架在火上炙烤,但偏偏陽謀一招,最是無解。李元說的也是無錯,內閣離亂京師,亂政於宮苑皇城,是大軍圍城的導火索。

蒙古與建奴剛剛被李元滅于山陝,可是京師又有動亂先發,親王朱由檢與皇嫂張嫣爭奪至尊帝位,內閣之中次輔又有攝政之心,結黨架空首輔韓爌,這大明朝看似穩固的社稷江山,實則暗流洶湧,已經危若累卵。

而且這些天,不知流言從何處起,一句‘太白見於遼東,遼王當有天下’使得原本就叵測變換的局勢更加複雜,惹人聯想。

遼王是誰?

除了鎮遼候李元,不做第二人選。

那麼當有天下是什麼意思?

李元是否真有代明而自立的心思?

不止是京師計程車林與百姓,大明南京陪都,以及十三府億兆黎民,都在看著李元,下一步想要做什麼。

此刻,相比於混亂喧雜,人人自危的京師,皇城內的寂靜就顯得有些詭異。xqqxs8.

坤寧宮偏殿,太后被囚之地。

“對於京城內的流言,殿下,您有什麼看法?”劉一璟時隔三日,再次來拜見張嫣。

對於京城內驟然流傳起來的讖語,劉一璟也是心驚膽顫,雖然有所提防,但是李元一旦有不臣之心,現在的大明朝,絕對無人是其一合之將,如果李元真的要取明江山而自立,唯有聯合張嫣,糾集南北全國之力,方有取勝之渺茫希望。

屏風另一面,張嫣依然坐在閨閣之內,手裡拿著劉一璟遞過來的紙條,美眸看著那一行端正的正楷小字:

太白見於遼東,遼王當有天下。

“你劉季晦以為,如此手段,若是李元為之,豈不多餘?”張嫣的語氣愈發冷淡:“若是李元要反,山西滅奴之後便反了,返回石景山也不遲,甚至不用等三天讓你等思慮投降,直接攻城便可!你以為,人人都是你東林亂臣?”

“他李元現在不反,是因為時機不夠成熟,”劉一璟起身,指著殿外喝道:“現在城中的流言,就是他李元所為,為其造勢而已,若讓其成功把持朝政,三五年之後,天下百姓皆知李元之名,而誰知朱明太后,以及皇帝陛下啊!”

“那劉大人,哀家問一句,如今這情形,誰更像謀反叛亂之徒?”

張嫣眸間譏諷之色更濃:“人皆言食君祿,忠君之事,可是若要真的細究起來,哪個人不是在為自己的蠅營狗苟之利益而奔走呼號,大義名分是個好東西,說起來沒有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你......東林諸賢才,擔得起這個名頭嗎?”

劉一璟自知理虧,不想要在此事上繼續糾纏,他此番前來,就是為了讓張太后站到自己這一邊,結合眾人之力以對抗李元,現在看來,純屬對牛彈琴,朽木難雕。

嘎吱一聲,殿門大開,劉一璟從殿內走出,神色灰敗。

一旁的侍衛都是目不斜視,不敢觸宰輔大人的黴頭。

不多時,劉一璟回到文淵閣,卻聽到裡面有歡呼聲傳來。

“何事驚呼?”劉一璟皺著眉頭進入屋內。

“季晦!江蘇道指揮使魯傑率領大軍勤王,已經到通州府了!”屋內,王象春喜形於色,手裡拿著密報:“浙江,兩廣,安徽、江西各路大軍也已經回報,正在集合大軍,不日將抵達北京城勤王!”

三日不到,便有六路勤王大軍相應,還有一路已經抵達通州府!!

這是什麼?

這是天下歸心啊!

信王當有天下!

“立刻召集九門提督和順天府尹,一定要堅守北京城!關鍵時候外城可以放棄,但是內城要拼死守衛!”王象春和黃嘉善已經在暢想信王登基的美好場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