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告太后,內閣已經擬定了兩個先皇諡號,奏請太后最後決斷!!”韓爌參拜之後,從袖中取出奏本。

站在屏風前的魏忠賢上前,將奏本接過。

魏公公這兩天瘦了很多,但是精神狀態卻異常亢奮,看起來的確想在新任主子面前表現一番。

另一邊,張太后輕輕翻開奏本,正在認真的琢磨著上面的內容。

張太后知道,文臣說話,一般並不如表面那般意思,而是裡三層,再三層的層層包裹,其中曲徑彎折,不是一般人能明白的。

大約一刻鐘之後,張太后輕輕合上奏本,美目透過屏風,落在肅穆而立的韓爌身上,靜靜的思索著什麼。

在張太后的理解裡,‘武’字為廟號,當是老師孫承宗對於天啟帝的一種褒揚,“固土安疆,克定禍亂”,倒是不錯,但是漢武帝之功績,我朝成祖之武功,都不是天啟皇帝能夠望其項背的,武皇帝,實在有點捧殺了。

至於‘哲’......

張太后姣好的雙眉皺起,這群文官心裡,真的認為天啟帝是明知淵深,知能辨物?

簡直是笑話。

恐怕諷刺先皇的意味較多吧。

“韓大人,”張太后溫婉的聲音響起。

“臣在!”

“只有這兩個選擇嗎?”

韓爌聞言一愣,太后這是不滿意這兩個選項?

“回太后的話,倒是有其餘選項,但是兩個字是諸臣認為最為恰當的。”韓爌躬身答道。

“唔......”

太后猶豫了一下,再開口道:“鎮遼候有什麼建議嗎?”

嗯?

韓爌這次真的是愣住了。

你太后如果問的是邊疆軍事,帝國文武百官之中,李元首屈一指,你點他的名字倒是沒問題,但是這個諡號......

翰林學士,兩榜進士,文華殿,武英殿諸學士都比不過李定國嗎?

韓爌深深吸了一口氣,穩了穩心神:“回太后的話,鎮遼候於此事未發表意見, 按理說,也不必要發表意見。”

“哀家知道了,”張太后沉默一陣,才道:“把鎮遼候的意見呈上來,哀家看看再說吧。”

言罷,只聽屏風後面窸窸窣窣的聲音響起,韓爌不用抬頭都知道,太后已經離去了。

“韓大人,”魏忠賢走了過來,輕聲道:“太后說什麼,你就怎麼做,何必在這裡糾結呢?”

嘆息一聲,韓爌搖搖頭,掃了一眼魏忠賢:“多謝魏公公。”

這張太后終究是婦人......自我感情著實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