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旁的暖閣,今日召開御前會議,商討關於徐光啟的諡號。

除了內閣九卿之外,李元作為徐光啟弟子,且是黃河水患親歷者,也被邀請參加評定討論。

朱由校安坐殿內上首御座,各位王公大臣殿內以此站立。

“內閣連同翰林院,禮部,給出了三個諡號,可供討論,”韓爌作為內閣首輔,負責主持此次會議。

韓爌走出班列,先是向著朱由校一禮,而後才起身緩聲道:“經緯天地,成其道者曰文;道德博聞,無不知者曰文;學勤好問,不恥下問者曰文;慈惠愛民,惠以成政者曰文;愍民惠禮,惠而有禮者曰文。”

“故而以‘文’為玄扈先生諡號首稱,諸位可有異議?”韓爌環顧諸位同僚,尤其在李元身上停留了片刻。

李元此時面無表情,‘文’字作為士大夫生平所求,算是最高階別的單字美諡,李元沒有什麼可說的。

而劉一璟等人也都老神在在,並不反對。

朱由校看著殿內諸臣子,劉一璟,黃嘉善等人這幾天尤其言辭強烈,因為徐光啟將孫女嫁於信王的行為,使得士大夫階層皆頗有微詞,此端乃是敗壞了上層士大夫的臉面!因此對於諡號問題寸步不讓。m2.xqqxδ捌.

而李元作為徐光啟弟子,於情於理都會給老師一個上佳諡號,不止是對老師的蓋棺定論,對其自己的影響也頗大。

韓爌看諸人無異議,則繼續道:“清白守節,行清白執志固曰貞;大慮克就,能大慮非正而何曰貞;不隱無屈,坦然無私曰貞;大慮靜民,思樹惠曰定;純行不爽,行一不傷曰定;安民大慮,以慮安民曰定;安民法古,不失舊意曰定;夙夜警戒,敬身思戒曰敬;合善典法,非敬何以善之。”

文貞、文定、文敬。

三個諡號依照貴重尊崇排列:貞、定、敬。

文貞之諡號,當朝近三百年不過十人之數,可見其貴重,而文定稍次之,文敬雖也屬上佳諡號,但是在其餘兩個之間,就顯得平庸些。

“臣以為,玄扈先生以大慮克就,行而坦蕩,不隱無屈為稱,‘貞’字乃是對其為官一世的恰當詮釋,”李元在韓爌話音剛落的時候,就站出來搶佔話頭。

文貞?

&n2.xqqxδ捌.

“鎮遼侯當是沒有聽清楚,或者於《逸周書·諡法解》不太瞭解,”黃嘉善夾槍帶幫,嘲諷李元沒有進士出身,不喜讀書:“方才諡法中,對於‘貞’字的解法,首當其衝便是清白守節,行清白執志固!”

李元扭頭看著黃嘉善,眸中深邃:“黃大人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些?”

朝議甫一開始,便是火藥味十足。

黃嘉善嘴角帶笑:“京城皆知之事,徐家嫡女嫁於信王......此中門道,徐家想要做什麼,不用我太清楚吧?”

朝堂之上,眾人皆看著李元。

事實就是如此,黃嘉善說的一點沒錯,徐家將女子嫁於信王,抱上皇家這一條大腿,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縱然李元口燦蓮花,也不可能是非顛倒了。

就連御座上,對徐光啟有著一些偏向心思的皇帝也對此不可辯駁。

“後人之俗世福祿,豈能讓長者為之華蓋?”李元針尖對麥芒,直接回復了黃嘉善。

“鎮遼侯,話不是都有你說了算的,”黃嘉善搖搖頭:“依我之見,‘文敬’比之‘文貞’要合適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