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事關太祖,無人敢言(求票!!因為我太勤奮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知道老師在河南如何了?”
————
河南道於家店臨時總督衙門。
十餘天時間,左光斗和徐光啟一起將張家渡口到陳橋鎮十三處決口都實地勘察了一番。
“現在最為穩妥的辦法,是將持續加固河堤,十三處同時進行,”徐光啟站在堂上,為下面諸官講解自己這些天想到的辦法:
“暴雨現在已經呈停歇的跡象,利用這個時間點,在上游開挖鞬口,十畝為一鞬,二十鞬為一溝。溝土累
^0^為道,道高溝低,澇則洩水,旱以灌田,這樣最大限度的減低氾濫的危險程度,同時為後續的恢復糧食生產埋下水產之利。”
徐光啟這些天幾乎徹夜不眠的實地考察黃河氾濫的地點,同時通讀當地老檔,對於黃河區域流水歷史進行總結,把握其大概脈絡和規律,才提出上述之法。
“鞬口可行,此為上佳之法!”河道總督崔方龍跟隨徐光啟一起探查的實地,此法也是經過兩人探討得出。這也是能想到的最為穩妥之法了。
“穩妥倒是穩妥,”左光斗在堂下皺眉道:“但是是否太過緩慢了,時間是否足夠?”
他們可以等,百姓可等不及!朝堂也不可能一直空耗錢財在此。…
“上下游同時動工,需要大約三個月時間,這是最快的估計了,”崔方龍回答了左光斗的問題。
三個月?
左光斗緊咬牙關:河南的財計可支撐不了這麼長時間,朝堂那邊剛剛回信,最多拿出三萬兩銀子......不塞夠牙縫的。
“還有一個辦法!”徐光啟嘆了一口氣。
“說說看!”
“陶家口西面有一處天然湖泊,老夫去看了,其南面是一處窪地,湖泊與窪地中間隔了一里地的墊土......”
“你是說,將墊土去掉,河水引入窪地?”
“這樣一來,上下游危急即可解除,見效最快!”
“那還等什麼!”左光斗當即拍板:“去掉墊土,引黃入湖!”
“大人!”開封知府刁明春開口了:“此事不可。 ”
“嗯?”左光斗眯著眼睛:“何意?”
“那是......周王朱在鋌的私宅,”刁明春一臉苦澀,要是能引黃入湖,他們早就做了,還用的搞到現在?
按照輩分,當今皇上要叫朱在鋌一聲舅舅呢。
“藩王宅邸!比得上百萬黎民?”左光斗冷笑一聲:“給我拆了!”
“周王說,宅中有太祖皇帝賜予的書卷御筆,不易輕動......”
此話一出,左光斗的話也戛然而止。
在場眾人也都面面相覷。
事關太祖皇帝,整個大明朝,誰敢妄言一字?
當今聖上都要磕頭稱一聲老祖宗。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