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封賞大典(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啟四年四月十五日,封賞大典。
今日所有在京文武百官皆要入宮覲見。
而原內閣首輔葉向高已經向皇上上了奏本,乞歸鄉。
自從上次在文源閣內暈倒之後,其一直在家中養病,不能下床,身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便有了辭官回鄉的想法。皇上已經挽留了兩次,估計再有一次君臣之間的拉扯便會同意讓葉向高辭去官職,回鄉頤養天年。
三次挽留,也算是給了天啟朝第一任內閣首輔一個體面吧。
而葉向高一旦去職,那內閣首輔位置空懸,必然引人覬覦。
但是大多數人已經知道,此次封賞大典,內閣首輔的位置,韓爌志在必得!
滿朝文武,無人能與其抗衡。
論功績,其平滅建奴,整治遼東,守禦山陝,抵抗蒙古。
論資歷,十年主政地方,二十年在京輔政,東林大佬,聲威卓著,可算桃李滿天下!
而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官員,便是鎮遼侯李元。
對於皇上如何安置這位大明朝首屈一指的將帥,朝堂上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尤其是夏之令的彈劾奏本被朱由校留中不發,讓人浮想聯翩。
有人認為其權柄太大,已經威脅中央,有人認為其居功自傲,應該革職徹查,也有人認為其為大明朝立下汗馬之功,上柱國勳榮也可生受。
一切都要看今日的結果了。
寅時初刻,東華門外便開始有官員聚集。
到了寅時末刻,大多數官員已經到了。
李元現在就站在武官一列第二位,身著紅色大袍,上紋青蟒,端是威勢非凡。
其身前便是京營三大營第一總兵,都指揮僉事留守司副留守,上輕車都尉,紹武將軍,魏國公徐達後人,定國公徐希。
“鎮遼侯,久仰大名,”徐希看起來頗具名將派頭,身材高大雄壯,身著錦袍禁帶,而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其長及胸腹的美髯。
徐希豪門貴胄,加之李元並不常住京城,兩人之間並無交集。
“拜見定國公,”李元稍一躬身。
“吾聽說皇帝有意提拔鎮遼侯為上戶軍,”徐希一臉的神秘,看著李元:“以後你我算是同僚,多多交流一二。”
上戶軍為明代勳爵中僅次於柱國的武將勳位,尊貴異常,徐希也只是一個上輕車都委尉,算起來,也是低李元兩個層級。
李元低眉順眼,笑道:“定國公說笑了,皇上旨意未下,聖意難測,我等之功勞如何,還需要稍後才能知曉,現在一切太早了!”
李元並沒有接徐希的話茬,定國公臉色一變,有些尷尬。
不過下一秒李元已經補充道:“至於交流一二,過段時間,等事情稍歇,李元一定登門拜訪定國公!”
定國公掌管京營數萬大軍,乃是順天府以及京畿地區最強戰力,護衛皇上的最後一道屏障,與其交好,百利無一害。…
正在兩人說話的時候。
嘎吱一聲,東華門大開。
“百官覲見!”
此次封賞大典在太和殿舉行,百官需要依次透過東華門,左順們,過金水橋,太和門,才到太和殿。而最終能進太和殿之人屈指可數,大多數在京官員都是在大殿外廣場肅立,想要瞻仰聖顏,痴人說夢。
封賞大典由禮部尚書孫慎行親自主持。
流程之繁瑣,著實讓久經戰陣的李元都有些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