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迎春花未開,即是先兆(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遼東大捷,建奴遠赴草原以來,大明朝北部的邊疆幾個重鎮又開始繁榮起來。
無數的商旅和遊民,落籍者出關而來,想要在遼東找到自己發家致富,平步青雲的契機。
而很多人想要看到的,遼東巡撫和鎮遼侯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鬥卻遲遲沒有上演。
兩個多月以來,遼東官場波瀾不驚,猶如一灘死水,看不到任何漣漪和浪花。
李元依然是每日出城練兵,奔忙於遼陽城,瀋陽城之間,不時還會親率數騎,前往清河,撫順巡視,兩個月之前,就在剛剛從京城回來的時候,還率領千餘軍隊,去了一趟原建州興京赫圖阿拉,將鴉鶻關一代的城防、佈置全部搗毀,梨庭掃穴,把建州祖宅翻了一個底掉。
從北京從回來的兩個月,鎮遼侯的足跡遍佈了整個大明朝遼東疆域。
與此同時,遼東巡撫左光斗也並未閒著。
左光斗用了兩個月時間,將積壓在遼東近半年的政令文案通通辦清結案,同時帶著袁崇煥等少數幾個遼東文職官員,親自督辦丈量了遼東地區最大的荒田山區——清河鐵嶺產糧區。
就在天啟三年四月初時候,以遼東巡撫衙門的名義,頒佈了清量田畝辦法,使得大部分遼東無田佃戶,能夠前往清河、鐵嶺地區憑藉遼東籍領到一畝半分的荒地田產。
那裡曾經飽受建奴肆虐,每每剛有一些糧食產出,便被建奴出兵搶去,所以到現在已經成了無人光顧的荒蕪谷地。
左光斗及朝堂認為,此舉既沒有從遼東既得利益者手裡分去蛋糕,也沒有讓朝堂撥款救濟,就讓近萬戶農民,軍戶得到了安生立命的根基,乃是良政。
對於此事,朝中還專門有人調侃道:鎮遼侯攻伐之勢天下無雙,令建奴聞風喪膽,潰逃千里,但也令當朝內閣首輔,以及戶部尚書夜不能寐,徒然嘆息。
因為鎮遼侯每每大戰,皆是讓朝廷財政左支右絀,連年虧欠,一場遼東大捷,雖然勝利了,但是朝廷財政已經寅吃
xqqxs八.卯糧,將天啟七年的財稅都收了一個大半,江南的商戶已經是苦不堪言,更不要提河南、陝西等地的農戶百姓如何過活了。左光斗一至遼東,便讓連年入不敷出的財政有了根本性的好轉。故而武官造成的窟窿,最後還是要讓文官來補。治國之良方有誰來出,由誰來主,一目瞭然!韆釺哾
鎮遼侯府。
“大人,左光斗的《清量田畝辦法》真的沒有必要去幹涉一二嗎?”邵武這些日子一直忙於蒲河商市,前些日子聽說了左光斗在清河的新政,立刻從瀋陽城趕回,想要向李元徵求一下意見。
此時有可能干擾到蒲河商市的順利發展!
一旦清河和鐵嶺因為大量糧食產出而聚集人口,那麼城鎮市集也會隨之而繁盛起來,必不可少的會有商隊、商會進入其中謀取利潤,那麼就會將蒲河城原本的利潤分走一大部分!
“你憂心過度了!”李元開口答了一句,但是依然低頭沉迷在地圖上。
桌子上的地圖也是邵武從蒙古客商那裡交易而來,乃是完整的蒙古山川輿圖。
論詳細程度,整個大明朝也許就只有這一份。
蒲河商市,不僅僅帶來的鉅額的財富,也給李遠帶來了蒙古諸部的內部訊息,不論是皇太極,還是林丹汗,亦或者其他蒙古部落。這也為李元的籌謀大局,帶來便利條件。
半晌,從地圖上移開眼睛,眨了眨有些痠痛的雙眸,李元才坐回到椅子上,端起茶杯細細品了起來。
嗒的一聲,茶盞放在桌子上,正好蓋住地圖上蒙古與大明朝交接的長山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