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此去,便是訣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天啟三年二月五日,今天是李元離京的日子。
三天前進宮與天啟帝單獨奏對一番,皇帝盡是勉勵讚歎之語,李元也是恭維表忠之態,君臣相得得架勢做的非常到位。
兩天前,徐光啟赴江浙查案,臨走小聚,也算是為李元提前踐行了。
故而今日是熊廷弼送李元再次赴遼。
不同於前幾次得急迫與奔波,這次赴遼就顯得從容許多。
此時,李元和熊廷弼二人就坐在官道旁,當然,新任遼東巡撫左光斗也是一同就坐。
“當時老夫赴南京上任,也是定國送老夫離京,就在此處,”熊廷弼看起來氣色頗好,說話也是中氣十足。
人逢喜事精神爽,倒是實話。
重回權力中樞,有了位極人臣的機會,任何士大夫都會竭盡全力以完成畢生之目標。
“一夢百年,人生多數時間都是在路上度過,”李元看起來心情也不錯,沒有了當日在文華殿內與左光斗交談之後的煞氣沖天之感。
新任遼東巡撫倒是老神在在,品茶賞景,沒有加入談話的意思。
“聽說昨日也是信王離京就藩的日子?”李元放下茶盞突然開口道。
“選了湖州作為封地,昨日啟程,今天應該快出了膠東半島,將入了揚州境內了,”熊廷弼點了點頭,言語中有些嘲諷:“聖上給這個親弟弟的排場可不小,光是每年的奉養都在其他親王的一倍以上,還不說湖州本地每年的稅金,田地租金,官場孝敬......”
那意思好像在對著左光斗說,你們御史臺怎麼也不管管這種搜刮民脂民膏的事情?天天揪著芝麻粒兒大小的事情不放?
被點了一句的左光斗終於扭過頭,收回欣賞風景的目光,看向兩人:“此事不歸我管,熊大人若是心有不平,儘可上書言事,吾等必定擊節讚歎,為大人搖旗吶喊!”
左光斗這話一說,就連李元都有些哭笑不得:堂堂左都御史怎麼今日說話變得如此不講道理?
你御史臺的職責關兵部尚書什麼事?
誰為誰搖旗吶喊啊?
“吾倒是聽說,禮部尚書徐大人的嫡孫女,被信王選中當了新王妃,三年之後,孝期一過就要正式入皇家了,”左光斗搖了搖頭:
“徐大人殫精竭慮一輩子,到頭來還是名聲不保,落了一個外戚的頭銜!”
“聽說是徐驥瞞著徐老報的其女名頭,才有了後面的事情,”就連熊廷弼都知道此事,也是有些無奈:“徐大人想必也是有苦說不出啊!”
歷數各朝,只要是有志於天下社稷之臣,對於外戚,族中女子嫁入皇家之事必然是避之不及的,只要沾染上,那就是仕途止於此,此生此族不要想著在進入權力中樞了。
兩個字:避嫌。
作為徐光啟的弟子,李元對於此事當然也是無奈,初聽聞此事,就寫信給徐光啟進行勸解,但是木已成舟,無法更易。
如果悔婚,那麼堂堂天家信王殿下,難道配不上你徐家嫡女?
天下人怎麼看?信王的臉面還要不要了?皇上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時候不早了,路途遙遠,定國和遺直也早些出發吧,老夫就不再耽擱了,”熊廷弼看了看日光,天氣正好,正是趕路的好時候。
“此一別,再見就不知是何時了,”李元聞言起身,向著熊廷弼道:“先生,請受弟子一拜!”
言罷,李元側身出位,到了桌邊,輕撩衣袍,向著熊廷弼深深一拜。
知遇之恩,提攜李元於草莽之中,此恩情,熊廷弼受得起李元一拜。
就連坐在一旁的左光斗都有些詫異,李元其行事如何先放在一旁,做人倒是有些方法。
“哈哈,老夫此生做得最為得意之事就是將你李元納入遼東軍卒之中,望你不負天下!”熊廷弼也是神色灼灼,走上前來將李元扶起。
不負天下?
看了看李元,左光斗面帶冷意:言之尚早了。
寒暄幾句,熊廷弼便起身回城,李元等人也要出發了。
“左大人,請吧,”李元做了一個手勢,左光斗的車架在隊伍的中間位置,李元的車架在其前方,其餘人則是分列前後作為護佑。
“出發!”薛勇馭馬在前,一聲鞭響,龐大的儀仗便開始移動。
就在此時,咕嚕嚕的一陣輪轂轉動聲響傳來,一輛通身沒有任何裝飾和圖案的車架停在了路邊,正好攔在李元等人行進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