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抵達之後七天,薊遼總督韓爌到了。

本來按照朝廷的計劃,韓爌直接去寧遠城指揮遼東戰事,再圖救援遼陽城之事,沒想到韓爌剛剛抵達寧遠城,就收到了建奴撤退的訊息,所以立刻馬不停蹄趕到遼陽城......

身為薊遼總督,身處遼陽城乃是應有之義。

但是另有所人大跌眼鏡的是......

抵達遼陽城的第一天,韓爌沒有去軍營,也沒有去巡查遼東各處所,更沒有去體察百姓,而是在總督府衙與遼東總兵李元單獨會面了兩個多時辰。

沒有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麼。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整個巡撫炮擊總兵案中的勝者是李元。

顯而易見,朝廷並沒有追究李元的任何責任,遼東總兵依然是遼東總兵,李元依舊掌管著整個遼東,乃至整個大明朝最強悍的軍隊。

大明的柱石,遼東的實際掌控者,還是李定國。

總督府衙(原本巡撫衙門直接換了牌子)

自從到了韓爌遼東,建奴那邊偃旗息鼓,目前還沒有什麼動靜,所以這幾日府衙出了那些個遼東巡撫下的文臣班子,倒是沒有多少軍隊機務辦理。

至少外人眼中是如此。

洪承疇此次也跟隨韓爌來到了遼東,原本身為刑部提名官本不用舟車勞頓,以身犯險,但是素來志在建功立不朽功勳的洪承疇可不願意放過這麼一個好機會。

他想提前看看,遼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泥潭,拖得大明王朝數十年不得抽身,使得百萬死難,黎民受苦。

更重要的,他想看一看名滿天下的李定國,到底是何方神聖。

“彥演,這幾日軍中情況如何?”坐在書桌後面,手持《韓昌黎集》的韓爌沒有看坐在自己對面不遠處的洪承疇。

被韓爌任命為兵部主事兼了一個參贊遼東軍務的官銜,洪承疇這幾日名正言順的在遼陽城內各個營中走訪瞭解下來,今日回來彙報情況。

韓爌也不是什麼都不做。

“軍紀嚴明,兵額嚴整,兵甲齊備,”洪承疇斟字酌句一般,只說了十二個字。

“還有嗎?”韓爌依舊沒有放下手裡的韓昌黎集,桌子上還有絲絲縷縷的煙霧升起,那是雲南香檀,放在金絲鏤空的精緻爐子裡面緩緩燃燒。xqqxs8.

洪承疇聽說十餘克可以燃燒一整夜,但是從來沒有見過。

洪承疇瞧了一眼那本書冊,不知道韓爌在看其中哪一篇文章。

“建奴這幾日也在調並遣將,從東北方向集聚了不少兵力,我與營中幾位將官詳談,他們認為建奴還有起碼七成戰力,”抿了抿嘴唇,好像是在思考,洪承疇還是補充了一句:“相對於遼陽城之戰前夕。”

“李元在做什麼?”韓爌翻動了一下手裡的書冊,好似換了一篇文章。

“下官不知......”洪承疇實話實說,也沒有替自己辯解什麼,人家李元堂堂遼東總兵官,去做什麼,自己哪裡知道?

“嗯,”韓爌好似並不在意,放下手裡的韓昌黎集,第一次看向洪承疇,好似在解惑一般:“本官方才在看韓昌黎的《答張十一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