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半個月時間,就是朝廷和各部會推時間,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朝廷各衙門都會無端熱鬧起來,尋租的,攀附的,結交的,吃請的,各色理由,各種門路,尤其地方到京城尋求晉升途徑的閒散官員更是多不勝數。

目前東林佔了大半內閣,外面朝廷六部中三個大部都被東林佔據,熊廷弼即將致仕,接任者也是東林新貴趙南星,可以說是炙手可熱。

戶部尚書葉向高府邸。

“你們覺得這次的部推,有什麼合適人選?”葉向高今日召集了吏部尚書張問達,兵部侍郎趙南星,戶部侍郎韓爌和部分侍郎討論會推人選。韆釺哾

其實明代會推自成化以來漸成定製,內有九卿閣臣,外有督撫大僚,多由此登進。

每次的正式會推,朝中九卿,科道諸官都會參與,推舉高階官員人選若干,呈給皇帝進行最後的裁決。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三品以下官員的選任和考核,中堅官吏才是朝廷的中堅力量和最具影響力的層級,誰掌握了這些官員,誰就能掌握朝廷的大部分力量和話語權,那麼皇帝也要禮讓三分。

東林此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將三品以下官員的選任確定下來,最後交由皇上審批。

其實歷次的會推結果,除了嘉靖帝那樣掌控欲極強的帝王有將所有候選者全部打回的可能,其餘皇帝大部分都會從候選人中選出一位作為結果。

“目前遼東巡撫孟晚安,”葉向高目光掃視廳內幾人,語氣低沉:“幾乎成了遼東地界泥菩薩,那李元想起來了用一用,不想理會了,就置之不理,一介遼東總兵官跋扈至此,也不知道朝廷的臉面還往哪裡放?”

葉向高的話倒是沒錯,但是廳內幾人哪個不是積年老狐狸,都沉默著不願意作聲。

這個時候,誰願意去觸李元的眉頭,整個明朝廷,誰的風頭最盛?誰最得小皇帝重視?

那滿朝文武除了李元,還有第二個人嗎?

雖然說遠在遼東,可是那孫承宗每次經筵,少不了講述遼東之事,連左光斗也是如此,那李元的名頭在內宮,就連素不干涉朝政的皇后張嫣都知道。

看了看廳內同僚,都不願意接話,葉向高暗歎一聲,只是感到愁緒滿腸。

如果不是坐在首輔的位置上,他也不願意去理會李元在遼東一手遮天的事實,但是文武之別,文官向來是要壓上武官一頭的,哪有總兵給巡撫臉色看的。

“左光斗此事做的也不嚴謹,選了那孟晚安接任,實在有失盤算,”葉向高手指敲打著桌面,顯得焦灼和思慮躊躇。

說實話,孟晚安任遼東巡撫是朝廷廷議的結果,和左光斗關係不大,他只是安撫去的,在場人都知道,但是沒有一個人開口糾正,畢竟有時候需要一個人承擔後果。

“兵部職方主事裡面,倒是有一個人選,”兵部侍郎趙南星和葉向高向來親近,思慮半晌,終於開口了。

“哦?”葉向高眉頭一挑。

廳內眾人也都看向趙南星。

“前些日子,有一名叫袁崇煥的年輕人找到我門下,走了些門路,說想要去遼東建立功業,”趙南星倒是沒有賣關子,直接道了出來:“袁崇煥原來是福建邵武知縣,做了一年,跑來京城,趁此次會推,謀者兵部差事。”仟仟尛説

“唔,”聽趙南星這麼一說,葉向高頓時興趣寥寥,一個新科進士,做了一年不到的地方知縣,有什麼能力和威望去遼東和那個狠人李定國掰手腕?

“一個月前,他單槍匹馬去了一趟寧遠城,說是勘察地形,勘闔職方地圖,”趙南星靠在椅子上,語氣輕鬆且帶有一絲調侃:“那小子回來之後說了一句,只要能給他足夠的兵馬錢糧,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