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官僚首,群臣避禮(第1/2頁)
章節報錯
建極殿中,一大早趕來皇宮參加早朝的近百名在京官員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昨天晚上京中風雲不定,皇城之中更是陰雲密佈,波譎雲詭,相傳皇天有虞,現在的大多數人皆惴惴不安,有為自家前途擔憂,也有為大明朝的社稷憂慮。
“皇上駕崩,太子即位......不知是誰拔得頭籌!”禮部主事賀烺小鬍子一抖一抖的,話中有話,語氣中充滿了對昨晚在宮中值宿眾人的嘲諷與猶疑。
畢竟遇到這種事,只要自己沒有親身參與,就對於其他身處事中之人抱有一萬個懷疑的理由。
說來也是奇怪,自隆慶一朝開始,大明朝的皇宮內院就如同一個到處漏風的破牆,不論是什麼訊息,只要出得起價格,不出一個時辰,總有人能給你搞得到。
大抵是大廈將傾時,人間鬼魅盡出。
“聽說是剛剛從遼東回來的那位左都督大人,”翰林院庶吉士鄭鄤微眯著雙目,挺直著身子冷哼一聲,對著身邊的賀烺道,看起來心情很壞。
“昨夜諸位閣老皆在,如何能讓一個堪堪及冠的毛頭小子折了桂冠?簡直令人匪夷所思,”另一邊,吏部員外郎孫必顯搓了搓手,語氣中帶著推敲:“難道那李元已經是我東林君子了?”
“呵呵,”鄭鄤撇了撇嘴,帶著嘲諷:“如果他李元能入東林,何至於為了推舉熊廷弼而不顧兵部侍郎之位?說到底,其人與你我不是一路人,你孫大人就不要做些毫無根據的大笑之言了。”
一旁的孫必顯被無端擠兌了一番,臉色一陣清白,突然眼珠一轉,顯然想到了什麼,悠悠然道:“昨夜又不是我在翰林值夜,手書繼承大統的太子詔書之功被那名不見經傳的林行潤搶去,你鄭鄤有氣,何必對著我?去找正主啊!”
“你!”鄭鄤被人戳到痛處,立刻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一般跳了起來:“吾哪裡是為了那行書微末之功,是為了大明朝江山社稷而煩惱!”
“好了,早朝之上,像什麼樣子?”刑科給事中毛士龍皺著眉頭,看著眾人爭吵,實在是頭疼,展了展袖子道:“先皇駕崩,太子即位,自有詔書,流程需要走,且太子年幼,經年累月的時間,需要我等輔佐,你們覺得他是需要只知道沙場秋風的李都督,還是我等熟讀治國典冊,語御萬民的文人?”
“對啊,何必急於一時?”同為刑科給事中的解學龍身材幹瘦,自由一股子努勁在身,說起話來也是幹直如槍頭:“且看江水激流,灘塗何在?”
“聖旨到!”
正在眾人談論之時,一聲尖細中帶著顫抖的聲音劃破了大殿上空有些沉悶的氣氛。
不論所在何地,所做何事,見聞聖旨之所,皆為聖皇親至,三拜九叩乃是人倫大禮,不可廢止。
大殿之上,不論是距離內閣一步之臣,還是末流員外此刻皆納頭跪拜,身子匍匐於冰冷泛青的地板之上尊聆聖旨。
王安手託先皇泰昌帝遺詔,從大殿之外邁入,並不做停留,直接越過跪拜在地上的眾人,直到御座下的臺階處才止步轉身:“請諸位大人接旨......”
“臣等接旨......”有些沉悶又帶著一些迫切的聲音,悶悶地在大殿之內迴盪。
王安面向諸臣,緩緩展開手中聖旨,抬眼快速掃了一眼殿外,而後低下腦袋,深吸一口氣,而後吐出,開始宣讀詔書:
“朕繼承大統以來,夙夜勵精,務以敬天法祖為首務,可惜天不假年,皇祖有招,且人主原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盡瘁,誠謂此也......皇長子朱由校才堪大任,素為仁孝,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長延大業。”
此刻,跪在地上的眾人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此時事實擺在面前,還是有些感嘆,皇子朱由校繼承大統了,馬上改元紀年,大明朝的主人換的未免也太快了。
王安合上聖旨,深吸一口氣,胸腔微漲,向著殿外高喝道:“恭迎新皇!!!”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