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了!”萬曆皇帝陰沉臉,楊漣此人雖是東林黨,但是還有有些操守與忠心的。

萬曆四十八年剛到,遼東又起戰事,關內多地也是暗流湧動,大明這天下風雨飄搖,一念至此,萬曆皇帝的腹部又開始隱隱作痛了。

“聖上,此時不是討論熊廷弼是否稱職的問題,而是遼東局面如何收拾!”方從哲看著萬曆皇帝的有憂愁面目,也是心中一嘆:數十年的君臣隔閡,何必呢?

楊漣可不會給萬曆皇帝猶豫的機會,既然方從哲把話頭遞了過來,那自己就不客氣了:“遼東此番局勢,還是熊廷弼之流欺世盜名,未能盡心竭力為聖上分憂之故。遼東兵多將廣,袁應泰,薛國用,王化貞,哪個不是用心國事之臣?一帥功成,而三軍用命,得袁應泰等人,建奴早休矣,哪能猖狂至此?”

“說句誅心之論,養寇自重,猶未可知!”楊漣身姿挺拔,立於中央,面色不改。

楊漣話音剛落,一旁的李汝華一臉不可置信,緊緊盯著口出誑語得楊漣,語氣中充滿了憤然:“敢問楊大人,作為都御史,於地方辦案,猶未可知四字是否過於輕率?”

猶未可知也可以換成另外三個字,立於朝堂之上得各位大臣皆心中有數。

莫須有!

或許有?

“遼東事,本不至於此,建奴野人北虜,我大明梨庭掃穴之下,其焉有不滅之理?”楊漣並不在意李汝華的話外之音,這是將自己比作了秦檜,但是他楊漣身正影直,並不在意。

“楊大人緊緊抓住熊廷弼不肯出兵得決定不放過,但如果熊廷弼認為遼陽不必援軍,瀋陽之圍自解,那是不是說,熊廷弼遼東經年有功?”

楊漣掃了一眼突然開口的趙興邦,漠然道:“熊廷弼的來信已經顯示他左支右拙了,不能兼顧了,你趙大人何必多此一舉?”

“報!”一聲尖細的嗓音從暖閣外傳來。

聲音不大,但是其中內容卻令暖閣之中大明最高領導層神色皆動。

“有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奏本剛剛到宮門口。”

“快點呈上來!”

這是萬曆皇帝的聲音。

那小公公被這麼多閣老重臣望著,本來腿肚子就有些打轉,突然被皇帝喊了一聲,腦子雖然反應過來了,但是身體卻不配合,剛剛轉身邁步,小腿一軟,咣咣咣的從漢白玉階梯上滾了下去。

暖閣內,秉筆太監李恩暗罵一聲,立刻告罪,轉身急急跑去,親自出去取奏本。

那上面的內容關乎大明朝接下來的道路,關乎國運!

暖閣內,方從哲有些擔心,如果是捷報,應該露布飛捷而至才對。

“而這是奏本......”楊漣眼角露出一抹笑意,看來不是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