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峨眉和鳳字營歸隊後,徐鳳年沒再多耽擱,次日一早便下令啟程。

不過他特地跟晉蘭亭要了一架馬車,專門用來裝那兩副符將紅甲。

這甲胃一具就是數百斤,兩具的重量差不多等同多了四五個人,放在兩架馬車裡太費馬力。

所以他多要一架馬車,專門用來運輸兩具紅甲。

隊伍離開穎椽縣城時,因徐鳳年之前誰也不見的高冷行徑,和寧峨眉一言不合就開乾的霸道作風,文武官員沒有一個來送行的。

文官之首鄭翰海抱病不出,唐陰山一眾顧劍棠舊部則是噤若寒蟬,不敢露面,唯有作為宅院主人的晉蘭亭,苦著臉送到城門外。

而在徐鳳年一行離開後不久,新任穎椽太守到來,同時帶來一個讓晉蘭亭如墜夢中的訊息。

北涼王徐驍親筆寫下舉薦信,舉薦他去京城做黃門侍郎,等於讓他連升兩級。

聽到這個訊息時,晉蘭亭整個人都是懵逼的,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便是去京城為官。

能做黃門侍郎,更是清流士子莫大的榮耀,大小黃門可是將來入閣做大學士的必經之路。

當今首輔張鉅鹿,自詡老太傅門下走狗,可不就是在黃門侍郎這個清貴位置上,整整蟄伏了十六年嗎?

上陰學宮士子入京,歷來首選便是大小黃門,他晉蘭亭何等幸運,竟然一下子便跳入了被譽為小龍閣的福地。

晉蘭亭忽然便想起了被徐鳳年宰掉的兩隻大鵝,吃他兩隻鵝,便讓他連升兩級,北涼世子這麼任性的嗎?

晉蘭亭心裡五味雜陳,但他還是默默朝著北涼方向,抱拳深深一揖。

……

距離穎椽縣城百餘里外,便是天下聞名的道教名山福地青城山。

這百餘里範圍內並無城鎮可供休憩,為了不露宿荒野,一路上徐鳳年一行馬不停蹄,直奔青城山而去。

青城山大小六十四峰,諸峰環繞如城池,古木終年青翠,綠意重重,故名青城。

雍州有三大絕妙美景,最東邊是號稱有劍仙一劍東來,得以噼出的西去劍閣,險峻第一,南邊相傳有聖人騎牛而過的夔門關,雄渾無雙,再就是這個出了一位青城王的道教名山福地青城山。

這裡本是九鬥米道的一處洞天,那被老皇帝御賜青城王的青羊宮宮主,卻是個出身龍虎正一教的道士,算是鳩佔鵲巢。

他把香火鼎盛的九鬥米道給統統驅逐,只剩一座青羊宮獨佔鰲頭,所以現在青翠綿延的青城山年年香火驟減,比起其它名山要冷清很多,實在是與青城山的響亮名頭不符。

禍不單行的是訪客少了,佔山為王的草寇卻是多了起來,一股一股散兵遊勇行蹤不定,與青城王一同稱王,官府剿殺起來十分麻煩。

便是重金之下,有山中老獵戶願冒險帶路,都會經常撲空,數次波折後,郡守見那青羊宮宮主不領情便算了,竟然還倒打一耙,說官衙惹是生非,在這塊清淨地上聒噪不休。

郡守一氣之下,便更不樂意勞民傷財,除非是吃飽了撐著,來青城山探幽賞景的達官顯貴不幸遭劫,迫於壓力才出兵進山,尋常百姓遇險,一概不理。

官府就等著這青城山變成一座死山死城,看你一個空有名號的青城王,如何去維持香火。

“舒羞,再往上一里路,就有一座廢舊道觀,你先去打探一下。”山路上,徐鳳年對舒羞下令道。

“是。”

舒羞領命而去,須臾即回,稟報道:“回稟世子,確有一座空落道觀,並無閒雜。”

徐鳳年點點頭,當先而行,很快就來到道觀。

站在道觀門前,姜泥好奇的對徐鳳年問道:“你怎麼知道這兒有個道觀?”

徐鳳年故作高深的道:“我掐指能算。”

姜泥翻了個白眼,毫無誠意的道:“那可真厲害。”

鄭吒笑道:“你以前應該來過這吧?”

徐鳳年頷首道:“來過,三年前跟老黃在這住了一段時間,當時找不到木柴,就把後院的樹都給伐了燒火。”

當初三年遊歷期間,他跟老黃來這道觀棲身,結果遇到一群山匪,被追了半座山。

可後來他們發現,那群所謂的山匪竟是有老有小,原來是一群活不下去的山民,被逼無奈落草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