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外,聯軍久攻不下,又聽說董卓以呂布為先鋒,起大軍二十五萬趕赴虎牢關,心生忌憚之下,當即撤回英雄臺,從長計議。

李慕率八健將並五萬大軍趕到虎牢關,在關前兩裡外,汜水河邊安營紮寨。

他親筆一封戰書,單人獨騎奔至距離英雄臺五六里外,可以看到英雄臺的位置,以弓箭將戰書射進英雄臺中。

將近三千米距離,狙擊步槍也不過如此了。

但李慕其實根本沒怎麼使力,主要是弓箭承受不住。

以他如今的實力,除非是震天弓穿雲箭那樣的寶物,否則尋常弓箭根本無法讓他發揮全力。

這一箭,令十八路諸侯膽寒,數日之後,陸續有諸侯連夜離開,竟是被李慕一封戰書嚇退。

董卓收到探子回報,不由仰天狂笑,徹底放下心來,大呼“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當下將虎牢關交給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眾鎮守,下令李慕儘快將諸侯聯軍平滅,自己則是帶著李儒回返洛陽,繼續醉生夢死,驕奢淫逸。

接下來一段時日,諸侯聯軍始終未曾進攻,反而不斷有諸侯帶著兵馬離開。

短短不到一個月,已有十路諸侯不告而別,英雄臺上只剩下八路諸侯,兵馬已不足二十萬。

剩下的八路諸侯,分別是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北平太守公孫瓚,長沙太守孫堅,西涼太守馬騰,河內太守王匡,中山靖王之後劉備。

這些人倒是真正敢直面呂布的豪傑,只是之前軍心不穩,他們也不敢貿然出戰。

如今怯懦之輩皆已走完,剩下的都是敢戰之士,只待士氣稍復,他們必將出兵。

李慕這些時日同樣沒有出兵,他本就打著儲存實力,以待將來的主意,又怎麼可能主動出擊,去消耗自己的兵馬?

是以這些日子,他每日只是跟八健將一起,不動聲色的拉攏麾下將領,提高對這支軍隊的掌控力。

為收攏軍心,他甚至將易筋鍛骨篇和龍象般若功拿出來,在軍中推廣,令士卒人人習練。

這兩門功法對資質都沒什麼要求,完全是可以靠時間堆起來的功法。

哪怕是下愚之人,只要肯花時間苦練,都能有所成就。

這可是戰神拿出來的功法,有呂布這塊金字招牌,士卒們自是如獲至寶,用心苦修。

他們白天習練易筋鍛骨篇,晚上習練龍象般若功,雖只短短一個月,卻人人都見到了明顯的成效,對李慕不由更加崇敬。

易筋鍛骨篇為動功,龍象般若功為靜功,但兩者皆為淬體類功法,內外結合下,士卒們的氣力與體力,皆有了長足進步。

實力增強,在戰場上活下來的機率就更高,李慕傳播功法的行為,自是收穫了所有士卒的無盡感激。

至此,這五萬大軍徹底姓呂,成為李慕的嫡系,以這五萬兵馬為根基,待他計劃展開,足以控制三十萬大軍。

無怪乎李慕如此輕易收攏軍心,在這個世界,還從來沒有人像他這麼幹過。

不是說沒有人將功法傳給士卒,只是沒有人像他這樣傳給全軍。

公孫瓚挑選出部分將士,傳授其功法,得到三千戰力強悍的“白馬義從”。

其他一些人差不多皆是如此,如袁紹的“先登營”,董卓的“飛熊軍”,高順的“陷陣營”。

又如現今還未出現,以後也不會再出現的,劉備的“白毦兵”,曹操的“虎豹騎”,諸葛亮的“無當飛軍”等等,都是這種情況。

可是從來沒有人,將某種功法直接全軍推廣,傳給五萬人。

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他們的功法都對資質根骨有要求,不是誰都能練,誰都可以練成的。

所以,李慕還是佔了身為輪迴者的便宜。

便在這五萬大軍徹底歸心之後,虎牢關開始發生一些讓董卓軍軍心大亂的詭異事件。

某天晚上,李傕突然暴斃於自己的大帳之中,死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