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虛無的空間,沒有天空,沒有大地,也沒有日月星辰,只有無盡的混沌。

但在這片混沌之中,卻漂浮著許多東西,有法寶兵器,有瓷瓶布袋,也有金銀珠寶。

這裡正是李慕體內的儲物空間,不過它其實還有一個正式的名稱——內宇宙。

李慕那處於內視狀態的意識,看到的卻是一個橢圓空間。

從外部看去,看大一點就像一顆雞蛋,看小一點則如一粒豌豆,內部卻是龐大無比,可以存放許多東西。

“這就是‘混沌如雞子’的來由,在洪荒大千世界,宇宙處於這個時期時,有三千混沌魔神生於其中。”

“其中力之魔神盤古劈開混沌,清濁二氣分別上升下沉,始成洪荒世界雛形。”

“我的內宇宙不存在盤古,那麼也就是說,我想要將內宇宙開闢為小世界,便需充當盤古,將混沌之氣分開。”

李慕很快就想明白開闢小世界的法門,以元神化盤古,以法力凝神斧,劈開混沌,創造出一個低配版洪荒世界,即所謂的小千世界。

之所以說是低配版洪荒世界,蓋因如此創造出來的世界,皆為天圓地方,也就是範圍大小的區別。

至於其中的天地萬物,便要靠自己逐步逐步,一點點的去創造完善出來。

而生靈的話,不懂造化之道,沒有息壤在手,靠自己創造是做不到的。

所以那些準聖大能們,基本都是選擇從外界收取生靈進去,填充自己的小世界。

尤其是人族,洪荒世界廣袤無邊,人口如恆河之沙,不計其數,其他動物生靈亦是如此。

隨便找個地方弄他個幾百上千萬的人口,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即便不想鬧出太大動靜,也可以今天收一點,明天收一點,這裡收一點,那裡收一點。

偶爾消失個村子,又有誰會注意到呢?畢竟被妖魔覆滅的村子還少嗎?

人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生,只要糧食充足,那人口增長速度,完全可以呈幾何倍數提升。

雖已明悟開闢小世界之法,可李慕不太願意這麼開闢,倒也不是非要特立獨行,玩點跟其他人不同的花樣。

而是他覺得,天圓地方的世界,發展潛力太小,同質化嚴重,不同地區的人,發展水平也不會有什麼區別。

李慕很久以前就已經打定主意,不會將小世界化作掌中佛國,就算要將之化作一門神通,也該叫掌中乾坤或掌中世界。

因為不在乎香火願力,他更不會玩什麼信徒養殖,小世界中的生靈,李慕會任其自由發展。

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李慕決定不走其他準聖的老路,用另一種方法來開闢小世界。

打定主意後,李慕當即便開始動手。

正常開闢小世界,是分開清濁二氣,令其各自上升下降,凝濁氣為大地,化清氣為天空,形成初始的天地。

然後再以自身法力,或從外界攝取,創造出山川河流,花草樹木,最終往裡收取生靈。

李慕卻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分化混沌,反而全力令其向內收攏,將整個內宇宙的混沌之氣,向中心一點進行極限壓縮。

內宇宙的大小沒有改變,但充斥其中的混沌之氣,卻形成一個漩渦,急速旋轉著往中心點凝聚。

同時李慕還將一身功德注入其中,化作內宇宙的法則、靈氣、物質、能量等等。

當混合了無窮功德的混沌之氣,密度凝聚到臨界值,會發生什麼?

很簡單,變成那顆蘊含一切的奇點,最後“轟”的一聲爆炸。

這其實就是修士自爆的原理,而用在開闢內宇宙小世界上,便是宇宙大爆炸理論。

如此一來,李慕可以得到的,就不是一個天圓地方的低配版洪荒小世界,而是一個由無數天體組成的大宇宙。

這樣的宇宙,一顆生命行星就相當於一方世界,能發展出一種文明,而一個宇宙能誕生多少顆生命行星?

對於這樣的宇宙來說,諸天萬界真的就只是一個形容詞,而非具體量詞。

莫說萬界,千萬界、億萬界都打不住,發展潛力比之天圓地方的洪荒世界,不知道強出多少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