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川進軍速度極快,三日便從武關趕到上洛。

越接近咸陽,他就越發急躁,很難保持平常心。

好在蒙恬也是急行軍而來,同樣的人困馬乏,做不到以逸待勞,在易小川立足未穩時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雙方只得各自下營,先讓人馬得以休息。

對於蒙恬和易小川這場仗,李慕不打算插手,讓他哥倆自己去掰命。

除非漢軍當真不是對手,他才會選擇介入。

從兵力上來對比,雙方差距頗有點大。

如今易小川麾下軍隊,已超過五十萬,蒙恬卻只有他一半的兵力。

但這種大軍團作戰,兵力的優勢並不絕對,若為將者指揮得不好,導致軍陣潰散,兵力再多都有可能會敗。

否則就不會有項羽幾萬楚軍,大敗四十萬秦軍這回事了。

不過易小川對蒙恬,也未必會敗,因為替他指揮大軍的人叫韓信,為他出謀劃策的人叫張良,給他管內政後勤的叫蕭何。

蕭何跟易小川是老熟人,當初易小川護送呂公一家剛到沛縣時,他想出利用座位圈錢這個法子。

當時蕭何是沛縣主吏掾,呂公與沛縣縣令關係莫逆,縣令便派出蕭何為呂公把關,在門前登記來賀之人。

那時候他就已經跟易小川打過交道,跟劉邦則還不是朋友,相反他十分瞧不上劉邦。

劉邦的一個“賀錢萬”,當時若非易小川出面,差點就被蕭何派人給揍了。

在易小川起事後,他憑著這份交情投效漢軍,並得到易小川重用。

當然,蕭何也不是完全靠關係上位的草包,他是有真材實料的,對得起易小川這份信任。

……

大軍休整兩日之後,漢軍中軍大帳,易小川正與一眾文臣武將議事,帳外忽然響起一聲輕喝:“報。”

易小川道:“進來。”

傳信兵進入大帳,抱拳躬身道:“稟報漢王,秦軍遣使來見。”

一名漢將奇道:“秦軍這個時候遣使來見,意欲何為?”

另一人笑道:“總不至於是來投降的吧?”

張良開口道:“不大可能,據探子回報,上洛守軍是剛從上郡趕來的蒙家軍。”

“這是秦軍中最精銳的一支軍隊,大將蒙恬更是罕逢敗績,這一仗還有的打。”

韓信也道:“大秦惟蒙恬可堪一戰矣。”

易小川眉頭緊皺,說真的,他不太願意跟蒙恬掰命。

雖說他心知肚明,自己並不是蒙毅,但蒙恬對他卻一直以親弟弟視之,待他一向不錯。

雖然他不領情,但也並非不知好歹。

可他沒辦法,這上洛是阻礙他打進咸陽的最後一道關卡,他必須突破過去。

只要過了這一關,後面就再無阻力,因為到咸陽後,高要會幫他開門,迎他入城,上洛之後再無障礙。

現在想這麼多也沒用,已經走到這一步,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放棄。

如今任何人敢阻攔他去接玉漱,他都會毫不猶豫的A過去。

再一次堅定信念後,易小川對那傳信兵道:“帶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