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步入正軌(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與此同時,嬰兒遺孤的存亡又是關係到人口增減,王朝興衰的大事,朝廷不得不重視。
因此,從先秦時期開始,歷朝歷代都有政令,為失去父母親人的孤兒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稱為“恤孤”。
春秋時期,齊國設有“掌孤”官,專門負責給孤兒尋找領養人,並考察監督這些孤兒被領養之後的生活水平。
作為報酬,領養孤兒的人家,可以按照領養人數不同程度免除徭役賦稅。
大宋時期,人口增長迅速,總量首次突破一億。
人口多了之後,養孩子就成為一個難題,很多養不起孩子的人家索性直接“棄養”。
為解決這個社會性難題,“使道路無啼飢之童”,大宋朝廷成立了“慈幼局”,專門收養被遺棄的嬰幼兒。
慈幼局是大宋的官辦連鎖孤兒院,由官府拔款經營,為了方便救治患病的嬰幼兒,一般都設在公益醫療機構“施藥局”旁邊。
慈幼局中有官府僱傭的奶孃,另外還會按月發放錢米絹布,保證孤兒有飯吃,有衣穿。
沒有子女的人家,可以到慈幼局領養孤兒。
沒人領養的孩子,則會留在慈幼局中一直到成年,之後可以自己決定去留,官府絕不干涉。
宋代蓬勃發展的孤兒院機構,到了元代以後一度衰落,直到明末清初,才重新煥發生機。
這也是為何,李慕在笑傲世界沒有這個條件的原因。
之前李慕跟濟州知府搞好關係的好處,這就體現了出來。
知道李慕想要收養大量嬰幼兒,作為傳承自己門派衣缽絕學的弟子,知府自是大力支援。
嬰幼兒被收養,府衙的財政就可以省下一大筆支出,這是有利無害之事。
在知府的鼎力支援下,長空劍派迅速充實起來。
只是讓李慕略有些糾結的是,慈幼局中被棄養的嬰幼兒,以女孩居多。
很顯然,這是重男輕女思想的鍋。
門中弟子以女子居多,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女弟子相比男弟子,心思相對沒那麼複雜,少有野心勃勃,恩將仇報的白眼狼之輩。
壞處是容易為情所困,被外面的臭男人勾搭,洩露門派絕學。
所以最好的情況,還是門中男女比例均衡,儘量內部消化。
第一批弟子,李慕咬著牙將數十名孤兒全部接收,其中女孩四十餘名,男孩只有十數名。
同時他委託知府,多給他從其他城市的慈幼局,調一些男孩過來。
他私下承諾,知府每幫他找到一名男弟子,就給二兩銀子。
知府自是沒口子的答應,他要操作起來,倒是比較簡單。
自己治下各處城市可以直接調,外府的則是可以發動一批人手,去各地慈幼局收養,然後送進長空劍派。
這雖然看上去是變相的人口買賣,可畢竟合理合法,李慕要幫國家養孤兒,官府沒理由不支援。
知府雖然利用了職務之便收取好處,但這並未損害其他什麼人的利益,自然也不會有人多管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