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道:“聽說石碣村環水而居,易守難攻,地形十分適合作為一個勢力的老巢。”

阮雄搖搖頭,道:“石碣村地形的確不錯,可惜地方小了些。”

“往北八十里,有一座水泊梁山,那裡地形與石碣村類似,卻大了許多倍,足以駐下十數萬人馬。”

“若賢侄有心將老巢安在魯西,不妨去那裡。”

李慕欣然道:“魯西是叔父的地界,那小侄就聽憑叔父安排。”

阮雄欣然點頭,暗暗高興。

李慕面上不動聲色的跟阮雄商議著,心裡卻是犯起了嘀咕。

鄆城,石碣村,阮雄的老家,而阮家幾口皆是水性精熟。

幾個條件綜合起來……這尼瑪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不會就是阮雄的後人吧?

他下意識的看向阮百銘,照阮氏三雄的年齡來算,若真的是,那定然就是這小鬼的兒子。

難道說,阮星竹竟是阮氏三雄的姑姑?這可真他孃的有意思了。

阮氏三雄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便是精熟水性,除了一個“浪裡白條張順”外,整個梁山泊再無可與他們相比之人。

難怪阮星竹水性會這麼好,竟是有這份淵源。

這次李慕還真就是歪打正著,阮氏三雄正是阮雄的孫子,阮百銘的兒子。

若無李慕介入劇情,阮百銘長大後會投入軍中,追隨北宋名將種樸和王舜臣,打過西夏,徵過青海,為大宋收回了河湟谷地。

後來種樸因軍功顯赫,遭奸臣陸烍的嫉妒,進讒言構陷。

陸烍是神宗面前紅人王安石的門生,神宗皇帝聽信讒言,將種樸下獄治罪。

追隨種樸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個個氣憤難平,為朝廷賣命,卻換來這樣的結果,一個個都心灰意冷而去。

阮百銘娶了種樸之女種丹紅為妻,帶著妻子回到老家石碣村,從此做個漁民,平靜度日。

種丹紅為阮百銘連生七子,個個皆是俠肝義膽的豪傑,被附近百姓尊稱為“阮氏七雄”。

後因水賊劫掠,阮百銘與阮氏七雄為保護村民,與水賊死戰。

此戰的結果,是阮百銘、老大、老三、老四、老六盡皆戰死,只剩下老二、老五、老七三人。

阮氏七雄,就此變成阮氏三雄。

之後就是《水滸傳》的故事,便沒什麼好說的了,阮氏一家,到頭來只有最小的阮小七得了善終。

可如今有李慕插足劇情,這阮氏一家的命運自然改變。

阮氏七雄還會不會出現,得看天意,但梁山賊寇中,大機率不會再有阮氏三雄。

“賢侄,以後的事咱們一步步慢慢走,當前最重要的,是你和星竹的婚事,不知賢侄有何打算?”

李慕略一沉吟,看向阮星竹道:“還請叔父給小侄一些時間,小侄需前去起出部分資財,還有一些事務需要處理。”

“況且星竹還小,也不急於一時,不過最多一年,一年之後,小侄備好聘禮,前來娶星竹過門。”

其實古代有句話叫“十四為君婦”,也就是說女子十四歲便可嫁人,可對李慕這個現代人來說,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阮雄聞言滿意的點點頭,道:“一言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