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來到劍冢山谷一年後,他修煉之時提起一身強橫的功力,對著最後一道,也是最緊要的一道生死玄關衝擊而去。

並無什麼意外,只僵持了片刻功夫,玄關便被九陽真氣一鼓而破。

李慕只覺體內一聲轟鳴,發出一陣龍虎之音,所有滯澀之感瞬間消失不見,真氣在經脈之中奔騰不休,毫無阻滯。

無須李慕再主動催動,真氣也會自行運轉,生生不息,且無比凝鍊。

便有如一道道水銀在經脈之中四處流轉,讓李慕感覺舒適無比。

至此,李慕用時三年零兩個月,終於將九陽神功練到陽極陰生,陰陽相合,水火相濟,龍虎交會的大成之境。

從此反後天為先天,真氣自生,永不枯竭,再無洩氣過甚之憂。

最重要的是,如今九陽神功陽極陰生,陰陽並濟,李慕也不用再保持童男之身。

就算立刻回去跟甯中則完婚,也不再有什麼影響。

武功大成,李慕卻沒急著回山。

要振興門派,進而將之發揚光大,光是武功高強還不夠,你還得有弟子,有大量弟子。

可是養弟子需要錢糧,這跟養軍隊是一樣的道理,在弟子們還無法自己創收之前,就得靠門派養著。

所以原劇情中的華山派才會如此寒磣,全派上下加起來不過二十餘人,還大多都是不成器的。

有名有姓,稍稍拿得出手的小輩弟子,也就那麼四五個,其中一個還是別派臥底。

華山派雖因劍氣之爭導致元氣大傷,可武學傳承未失,只要肯大開山門,大把的弟子可收。

原劇中的嶽不群,為什麼不大肆收徒?

沒別的,就一個問題,養不起。

六大派的沒落,最大的原因也是這個。

在朝廷的打壓下,門派根本沒有經濟來源,連吃飯都成問題,誰有閒心練武?

所以想要振興華山派,李慕還得去弄錢,弄大把的錢。

這一點對他來說,倒是算不得什麼難事。

金書武俠世界都是一脈相承,處於同一個世界的不同時間段,那麼許多東西,自然都是存在的。

比如寶藏。

如今李慕有機會弄到手的寶藏有兩處,一處是南京魏國公府的建文帝寶藏,一處則是江陵城外天寧寺中的《連城訣》寶藏。

當年燕王朱棣叛亂,發動靖難之役。

大軍壓境之時,建文帝將宮中內府的金銀珠寶悉數轉移,藏於魏國公府地下,以期他日復國所用。

只可惜到最後這筆寶藏都沒能用上,只留下了一張藏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