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不鳴則已,一飛沖天待有時(一)(第1/4頁)
章節報錯
天聖八年,仁宗皇帝趙禎登基的第九年,這一年看似平常,卻發生了很多事,暗流湧動。
這一年,龍文閣大學士晏殊聯合眾臣呼籲太后劉娥還政給皇帝趙禎,太后當即大怒。
趙禎嚇得連忙上表請罪,明確表明自己絕不敢妄求太后還政,述說自己年輕體弱,性格柔弱,目前還不能親政,力求太后為國為民再度操勞,定要不辭辛苦來輔政。
並且第二天便下旨,將這位從太子府起就一路追隨自己的心腹之臣,貶礎到應天府去當知州,以此來解太后心頭之氣。
太后劉娥雖然仍是餘怒未消,可是面對皇帝的退讓和眾臣的呼籲,她不得不做出讓步,由獨攬大權改為垂簾聽政。
晏殊離京出知,快到朱雀門時,路旁停著一輛樸實的馬車。
車旁僕人走到騎馬路過的晏殊身邊,行禮說道:“晏學士,我家主人請您借一步說話。”
“你家主人是?”
“故友葉氏!”
晏殊想了想,原來是小友葉沛呀!說著跟那僕人來到那車輦前,掀開車簾上了車。
剛上車一抬頭,竟然看見官家趙禎端坐在車中,側首坐著葉沛,兩人均穿著便裝。
晏殊心中一驚,準備行禮,趙禎忙制止說:“晏學士不必行禮!”
晏殊說:“官家,葉公子!”
趙禎說:“此處沒有外人,晏學士可以直言。”
晏殊才知葉沛原來與官家的關係如此之近,也敬佩她那日的才情,因此並不見外。
晏殊道:“臣有辱使命,沒有讓劉太后還政給官家。”
趙禎道:“如今太后從一手遮天改為垂簾聽政,晏學士做的已經很好了,很多事情急不得。”
晏殊懇切地說:“官家明白這個道理真是難得。您一定要學那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隱忍負重,勵精圖治呀!將來總有一天會成為一代明君。”
“朕定不負晏學士所做所言。”
“官家志向如此深遠,臣願為之肝腦塗地!”晏殊感動得跪地叩拜,趙禎急忙用手扶起。
晏殊又說:“目前,宰相丁謂居心叵測,樞密使曹利用手握重兵,官家不得不防呀!”
趙禎點頭道:“朕明白,只得徐徐圖之。”
晏殊接著說:“臣走後,若西北戰事平穩,官家應先招范仲淹回京,他的能力絕不在臣之下。
而且,聽說他在延州時提拔了一名‘面涅將軍’,很是英勇,不若一同召回京城,取代欒桂的位置。
官家身邊必定要放幾個得力的人,決不能再出上次行刺之事了。”
晏殊細細囑咐,趙禎一一點頭。
晏殊說:“如今官家位置敏感,不要在宮外久留,臣這就走了。”
趙禎點頭道:“晏學士鞠躬盡瘁,朕都記在心裡,您先忍上數年,等待時機,再入中樞。”
“臣自當嘔心瀝血扶保官家。”
最後,他話轉葉沛,說道:“葉公子才華橫溢,心地良善,將來也是王佐之才。”
趙禎笑道:“這個朕自然知道。”
葉沛對晏殊道:“晏學士請放心,我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