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沛聽了竟然一時語塞,好半天才道:“不管是契丹人還是宋人,人命都不可輕賤,我到希望你明日能保得性命迴歸。”

那名百夫長走到葉沛身邊,笑道:“一看你便是初出茅廬的黃口小兒,打仗便要死人,什麼軍紀呀,大道理呀,你留到回朝的時候說給那些文官聽吧!”

說著他向帳外走去,與葉沛錯身時,突然伸出手來想摘葉沛頭盔。葉沛機敏,如何能讓他得手,一矮身,使個“三連轉”跳到一旁,用馬鞭纏住對方手腕,怒目瞪著對方。

跟在葉沛身後的林碧涵急道:“誰敢對郡主無理!”

另一人見勢不妙,忙規勸說:“好啦好啦,都是自己兄弟,何必鬧得不歡而散?”

那名百夫長輕蔑地說道:“原來你就是那個郡主監軍呀!”說著,甩掉手腕上的馬鞭,出帳走了。

另外幾個人聽了葉沛的身份,不敢多言,也都灰溜溜逃出帳子。

此時的葉沛咬緊牙關,傷心而惆悵,戰是錯,不戰也是錯,她應該何去何從呢?

(本章未完,請翻頁)

此時躺在草垛子上的契丹婦女已經坐起來穿好衣服,見葉沛沒有傷害她們的意思,也要逃出帳外。在門口時,其中一人朝帳內葉沛站的方向,啐了一口,用契丹語罵了一句才快速跑遠了。

葉沛卻沒有躲避,直愣愣地看著兩名契丹婦女逃出營外。

林碧涵走到葉沛身邊說:“郡主,你沒事吧?”

葉沛沉思著搖搖頭,“我沒事!老子云:兵者不祥,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這勝與敗皆是損兵折將,百姓黎民受盡折磨苦難,是我輩的錯誤呀!”

林碧涵不懂這許多大道理,只是跟在葉沛身邊聽著,陪著。

葉沛邊走邊對林碧涵道:“走吧,我要回帳給官家寫一封奏摺!”

這份奏摺遞上去還沒有兩日,大軍攻守之勢卻突然發生了變故。

遼國主帥蕭孝先親自帶領一隊軍馬南下,從易州斜刺裡殺出,攔截了宋軍主力的後路,阻擊了宋軍的運糧車隊,軍中無糧,軍心瞪時大亂。

譚辛未撤兵心切,恐怕蕭孝先大軍包圍代州城,只命崔奎、賈曉川等人虛設防守,自己帶著大隊伍往河北內境撤離。

蕭孝先見自己得手,如何肯輕易放過宋軍主力。由虎撲、阻古帶領的前隊和蕭孝先親自帶領的後隊,前後夾擊宋軍。

契丹多是騎兵,速度快射箭準,宋軍多是步兵,只能用長矛近距離作戰。轉眼間,契丹騎兵殺得宋朝步兵抱頭鼠竄,只顧得拿盾牌掩護流矢,顧不得撤退陣型。

這一仗打得太慘烈了,神州大地上哀鴻遍野,屍身橫臥,戰場上馬嘶聲、人吼聲、鐘鳴聲、箭予聲、哭喊聲……連成一片。

邢寶臣帶軍力戰蕭孝先,譚辛未騎馬位於中軍,指揮大軍撤離。眼見大勢已去,不論跟上的沒跟上的宋軍,毫無章法地呼喊狂奔。後面邢寶臣不敵,且戰且退。

亂軍之中,葉沛見勢不妙,對譚辛未道:“將軍,末將願領五千人馬,阻擊蕭孝先,爭取更多時間讓大隊伍撤離。”

譚辛未此時哪有心思顧及許多,有願意赴死的自然也不會攔截,“去吧,去吧,只是這蕭孝先乃是遼國名將,樂安郡主一定要小心行事呀!咱們莫州再得匯合!”

“得令!”葉沛單膝接過令牌,抱拳說道:“一定不辱使命。”說著,飛身上馬,跑出中軍。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