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富弼使遼,衛國長公主返宋(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來到大營轅門處,蕭世南跳下馬後竟然用手扶葉沛下馬。葉沛猶豫了一下,還是將手交給了蕭世南,蕭世南不能令人察覺地得意一笑,然後他牽著葉沛的手回了中軍大帳。
第二天一大早,蕭世南就吩咐點將臺閱兵。蕭世南穿上軟皮甲,威風凜凜地出現在點將臺上。
面對底下列隊齊整、氣勢如虹的契丹騎兵,蕭世南清了清嗓音,說道:“兄弟們,你們是咱們契丹最有戰鬥力的勇士,如今,宋國大兵壓境,正是你們馳騁沙場的機會,你們可願意拋頭顱灑熱血,為咱們大遼戰死沙場?”
所有計程車兵都將手中的矛戈遁地作響,震天動地地喊道:“誓死效忠大王!誓死效忠大王!”
這種場面,任誰都為之動容,為之熱血奔湧。可是蕭世南卻將話鋒一轉,冷靜地說道:“戰死沙場是可以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是生命是多麼可貴,無論是什麼功名利祿都換不回的。難道你們真的願意去赴死嗎?”
螻蟻尚且惜命,更何況是人?底下計程車兵不明白蕭世南是何用意,默默地看著自己的大王,誰都不再言語。
蕭世南又道:“你們是大遼的英雄,是大遼的未來,本王不願讓你們去赴死!如若有辦法讓戰爭停止,大家可願意追隨本王?”
所有的軍士這才明白了南平王的用意,都歡呼起來,“願意追隨大王!願意追隨大王!”
蕭世南聽了堅定地說:“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大遼要和平不要戰爭!”
所有計程車兵都將手中的矛戈遁地作響,震天動地地喊道:“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大遼要和平不要戰爭!”
葉沛站在臺下看著耀眼的陽光照在蕭世南身上,他是那樣偉岸而神聖。遼國的勇士是那麼齊心,那麼威武,讓人不得不為他們讚歎。葉沛心中暗想,若是宇宙能一直和平下去該有多好!
蕭世南走下點將臺,翻身騎到紫飛龍上,他在馬上向葉沛伸出手來,神情無比溫柔地說:“你可願與我一同守護這宇宙和平?”葉沛像中了魔咒一般,沒有反抗便被拉上馬背。
四野計程車兵見蕭世南與葉沛同騎而來,震天高喊:“大王萬歲!王妃萬歲!大遼萬歲!和平萬歲!”
葉沛立刻覺得上了當,她想下馬,卻被蕭世南緊緊摟在懷裡。蕭世南右手攬在葉沛腰間,左手提韁繩控制馬匹,昂首微笑著看向遼兵。騎兵手舉彎刀,情緒高昂,神情激動。
“大王萬歲!王妃萬歲!大遼萬歲!和平萬歲!”
……
不提遼軍因蕭世南的到來而士氣大漲,再說此時大宋朝廷內,因宋遼戰爭前線的事情而爭論不休。
接到楊文廣戰報的次日,官家趙禎就在垂拱殿內與眾臣商議如何營救樂安郡主葉沛,如何扭轉宋遼戰況局面。
宰相范仲淹出列奏道:“樂安郡主不聽主帥楊文廣帥令,貪功冒進,私自深入益津關,致使宋遼戰爭形勢逆轉,按律當斬!”
官家趙禎手心發涼,忍不住替葉沛辯解道:“可是樂安郡主之前在應州和易州的戰役中屢立奇功,就算將功補過也不為過。如今她雖冒進,卻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對國朝戰勢也不算有損。”
范仲淹正顏道:“樂安郡主被俘,怎能說對國朝沒有損失?官家,請您告知臣,樂安郡主被俘後我朝是否派兵營救?”
趙禎急道:“自然是要救!”
“若是大軍只為她一人出動,是否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趙禎道:“遼國亦有和談傾向,不如藉此機會直接談和,也避免生靈塗炭。”
范仲淹看著趙禎道:“那官家說和談,遼國開出怎樣的條件咱們國朝可以答應?”
趙禎沉思,問三司使何新城道:“三司使認為對遼可以追加多少歲幣?”
何新城施禮道:“近年來國朝政局穩定,雖各地小有災情,但整體上國庫充盈,可以應付澶淵之盟時的雙倍歲幣。”
趙禎略微心安,宰相范仲淹卻厲目說道:“不可追加歲幣至此!”
趙禎道:“和談條件可以再商議,只要不割讓祖宗留下來的土地,便可以和談。”趙禎轉頭問:“有哪位臣公願意去遼國和談?”
朝堂上本來就無人想出使遼國,聽了范仲淹此言大家更加沉默。
只聽范仲淹又說:“樂安郡主出征前曾說,國庫內每一枚銅錢都是百姓辛苦掙來,怎可輕易予人?遼國雖強,但我軍之前一直處於勝利姿態,若此次不懈進攻,則勝利一方定屬於我朝!”
趙禎握拳說道:“樂安郡主被俘,怎可不顧她的安危執意進軍?進亦為了和談,退亦為了和談?何必再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趙禎迫切,又問道:“哪位臣公願意前去契丹議和?只要保得樂安郡主平安返回,無論歲幣多少皆可商議!”
朝堂上的官員仍然一言不發。
他們都知道樂安郡主在官家心中位置,若不能將郡主平安帶回來,自己也只能陪死。就算安全將郡主護送回來了,若是答應的歲幣多了,官家當時不說,過後還是要責怪到自己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