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功成骨枯,將軍白髮征夫淚(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葉沛一出代州,戰報就傳到了官家趙禎手裡。趙禎拿著手裡十萬火急的戰報,氣得發抖。
“譚辛未好大膽子!竟然放棄代州,不援不救,隔岸觀火,這如何做得三軍主帥?”
說著,面向承旨官楊崇勳道:“替朕擬旨,撤掉徵北軍主帥譚辛未一切職務,與副將邢寶臣一起押解回京處置!”
之後,趙禎與范仲淹等人商議,改派楊文廣為帥,支援出兵瀛州。
這楊文廣乃是開國大將楊業之孫,有名的楊家將。曾在范仲淹手下與狄青等人一同抗擊過西夏,此時正駐防河北,出任定州路總都管,將他派出正中地利人和。
下朝後,趙禎氣憤難平,陳忠意知道官家心事,規勸道:“官家,樂安郡主乃是福將,定有天助。”
趙禎嘆道:“皆因朕一時心軟,派她到這危險境地,不知受了多少苦!”
“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樂安郡主若是不到陣前,誰能知道她竟有這般修為,能以五千人馬對抗遼軍二十五萬鐵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官家也不必太過擔心了!”
“刀劍無眼,你如何知道下次還會這樣順利?朕只有再派得力之人,保護她的安危,以免再生變故!”趙禎心事重重地說。
第二日,聖旨又下,提升葉沛身邊,代州守城軍士黃劍、崔奎等十六人,連升三級,其他兵士均得提升一級,死傷者家人均得銀錢安撫。撥牛羊三千隻、酒萬罈,送前線撫慰全體將士。樂安郡主營帳按主帥帳護軍數量安排。
聖旨一到,全軍歡呼,上下無不感激葉沛的恩德。不光是代州出來的將士,連瀛州、莫州等地駐軍也都以葉監軍為傲,以能聽令於葉沛為榮。
如此,軍心凝聚,士氣更振!
遼軍撤回易州後,蕭孝先一病不起,法天太后將他換回中京養病,又派其弟蕭孝禮為帥,駐守易州。
遼宋大軍對峙,遼軍吃了一回虧,不敢擅入,堅守不出。可是宋軍戰線遠長於遼軍,之前又實行堅壁清野之計,物質運送全靠後方補給,這時間拖得越長,消耗太大,不利於戰事。
楊文廣到達瀛州後,召集全軍商量計策。葉沛自請為先鋒出戰祁州。
楊文廣雖得官家趙禎密令,要他一定確保樂安郡主的安危,可是如今葉沛軍威正盛,大家躍躍欲試地望著楊文廣,使他也不再懷疑葉沛的能力,立刻撥兩萬人馬與葉沛出戰祁州,自己統兵定州督戰。
戰事比預想的順利得多,經過五天的激戰,遼軍棄城而逃,之後葉沛一路北上,破望都,攻佔北平塞,直逼易州城下。此時楊文廣見了葉沛的能為,也不再猶疑,大膽放開,讓她大展宏圖。
易州此時正是宋遼戰役的最前方和遼軍的根據地,葉沛隨楊文廣到達易州城下時,已是傍晚。
葉沛眼望這座牆高十餘丈的宏偉城池,發出一聲驚歎。
相比
(本章未完,請翻頁)
她在代州城中下望不同,此時她是仰望這座城池。冬去春來,萬物復甦,那座在血紅的餘暉裡毅然獨立的高城,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遠處有易水河穿流,又有成片的飛鳥棲息在溼地之上。
“這真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呀!若不是戰亂,牧民牧馬,農夫耕種,該是一幅多麼美好的耕織圖呀!”葉沛嘆道,眼中流露出無限的唏噓。
楊文廣騎在一匹白色黑斑的玉花驄上,馬鞭指向易州城,問身邊的葉沛,“葉將軍此時在想什麼?”
葉沛笑道:“我在想盡早結束戰爭,還地於民,恢復耕織!”
“嗯!”楊文廣讚許地點點頭,“葉將軍大仁大愛,那我們就儘快讓這場征戰結束!”
說著,楊文廣撥馬回營,召集將領,當晚便召開了攻佔易州的策略會議。
此時的遼軍主帥蕭孝禮不同於蕭孝先,蕭孝先好大喜功,蕭孝禮卻保守沉穩。宋軍圍殲易州,他們堅守不出半月有餘,藉助高牆堅壁,糧草充足,就是不出城應戰。
宋軍求戰心切,力求速戰速決,遇到避而不出的蕭孝禮,每日攻城幾次,皆以失敗告終,楊文廣也是急得團團轉。
此時葉沛卻顯得不急不躁,命黃劍帶工匠開始鑄造雲梯車。
《魯班書》有云: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而魯班所鑄雲梯車比普通雲梯更加高大,更加複雜,也更堅固。
它有木床作為底座,底座下面設有六個輪子,方便軍士推動。梯子部分分為兩段,下半部分是帶有一定角度的固定梯子,上半部分為帶有輪軸的可移動梯子。
攻城時,士兵將雲梯車推到城牆根部,然後將上半部分梯子運用滾軸展開,齒輪轉動,卡住,堅固無比,上半部雲梯搭在城牆之上,有小勾抓住牆頭,一般的力道都不能使它脫離牆頭。
葉沛又改造了床弩,使之傾斜向上,把之前的四稜羽改為三稜,加長普通箭桿,鑄造成比矛短比普通箭遠遠加長的鐵弩箭,這樣既增加了發射頻次,也增加了弩箭在空中飛翔的穩定性,還加強了普通弩箭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