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關心則亂,自古忠義難兩全(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到了垂拱殿外,葉沛見來喜在殿外伺候,便小聲叫他過來問話。
“來貴人,官家從早朝到現在還沒有下朝嗎?”葉沛小聲問來喜。
來喜道:“可不是,也不怕把官家累壞了,到現在還未進午膳。”
葉沛皺眉說:“所為何事?”
來喜看看葉沛,卻不敢說。葉沛吩咐道:“我也不難為你,你進去叫陳都知出來,我來問他。”葉沛知道,趙禎上朝,陳忠意必在殿中伺候。
來喜進了垂拱殿,不一會兒,陳忠意出來施禮道:“小人參見樂安郡主。”
葉沛道:“陳都知不必多禮,我來問你,官家今日所議何事,為何到此時還未結束?”
陳忠意苦著臉說:“這些官員為了樞密副使狄青的案子,從辰時爭論到現在。官家本來已經甩袖退朝,卻有幾十名官員長跪殿中請求奏對,又硬生生把官家喚了出來。”
葉沛聽了更急,心道:“這可如何是好,難道是郭守璘他們故意為之?”
葉沛對陳忠意說:“陳都知,能否麻煩您通報一聲,告知官家我也有要事稟報。”
陳忠意問:“何事?若是不急,等官家下朝再說,這朝堂之上的情形,恐怕官家也下不來。”
“萬分緊急!千萬請求官家見我。”葉沛凝重地看著陳忠意,說道:“亦是為了樞密副使狄青的事情。”
陳忠意看看葉沛,勉強地說:“我進去通報官家一聲。”
陳忠意進了垂拱殿,只覺殿上氣氛十分緊張,殿中還跪著幾十名文武官員,一名文官正在殿中滔滔不絕說著什麼,趙禎皺著眉頭坐在寬大的龍椅上冷臉向下看著。
陳忠意走到趙禎身旁小聲說:“官家,樂安郡主在殿外求見。”
趙禎本來心煩意亂,沒好氣地說:“她來搗什麼亂?”想了想又怕出了什麼大事,問道:“她可說有什麼事情?”
“也是為了狄樞密使的案子。”陳忠意不敢隱瞞。
趙禎立刻不高興了,他心道:我便知道葉沛一聽說她義兄下牢便會來找我求情,可是她也不看看現在什麼情況,哪裡是她該來的時辰?
因此說道:“先讓她回去,等我下朝去棲鳳閣與她說。”
陳忠意出來對葉沛轉達:“郡主,官家叫您先回去,等他下朝去棲鳳閣與您說。”
葉沛心急如焚,她知道狄青等不到趙禎下朝便可能死於非命,因此急切地說:“請陳都知再去通報一聲,我真是有萬分緊急的事情必須現在面見官家。”
“這……”陳忠意還沒見過葉沛如此急切的樣子,不敢耽擱,只得又進來。
趙禎聽了更不高興,心想:沛兒何時這樣不懂事了,我已經夠煩亂的了,她還在這裡鬧什麼。心中開始怨怪葉沛恃寵生嬌,越來越不像話。於是對陳忠意說:“讓她退下!”
陳忠意出來說了,葉沛急得眼淚差點出來,跪下說道:“樂安跪求覲見官家!”
陳忠意見了,嚇得後退了兩步,不知如何是好。他只哀嘆一聲,又進去了。可是他不敢再提葉沛,只愁眉不展地站在趙禎旁邊。
此時大殿上,參知政事文彥博正口若懸河地說著:“自太祖立國以來,便不主張武將擁兵自重,邊疆之將都是一屆一換。像狄青這樣帶兵,陛下是否也曾聽到過延州有‘狄家軍’一說?
他們都稱狄青為‘狄爺爺’,兵士只知他狄青,何人感念皇恩?這便是所謂的江湖義氣,這便是他們不顧王法的緣由。如果邊疆兵士都如此,那國法安在,原則安在?一旦將領心存異心,那陛下憂慮,國家危矣!”
開國大將曹彬之後曹琮說道:“我曹家一門忠烈,抗擊遼國時立下汗馬功勞,卻不敢恃寵邀功。如果今日對武將有所偏見,豈非鳥盡弓藏,讓人心寒?”
“當年樞密使曹利用也是曹氏之後,他還不是被人利用,最後落得軍中自殺的下場麼。”文彥博瞪著曹琮毫不示弱,反駁道:
“可見武將的權利給的太大,便有萬千不利之事。要說武職,宰相范仲淹在延州指揮作戰時還不是嚇得西夏人聞風喪膽,而如今的樞密使韓琦亦是文官,作為武職的最高長官,做得也十分優秀。”
宰相范仲淹說道:“臣認為這文職、武職都是為國盡忠,為朝廷效力,本沒有區別,只要忠於職守,為百姓謀福祉,不應當分出你我。”
趙禎終於聽見一句順耳的話,跟著說道:“範相公說的有理,不論文職武職,都是為國盡忠,為朝廷效力,不應當分出高低貴賤。
眾臣都應該努力為咱們大宋朝出力,不應有私心、分黨派。再者,今日討論樞密副使狄青包庇下屬之罪,大家不要撇開話題,說得太遠。”
洛苑副使郭守璘聽了這話,仍然反駁說:“範宰相這話當然有理,只是今日討
(本章未完,請翻頁)
論之事雖然表面上為狄青樞密副使的個人罪行,卻隱含武將帶兵的國策問題,若是討論不清大事原則,則小事必然混亂,望官家三思。”
趙禎看著郭守璘正義凜然的面容,覺得自己還是年輕不易服眾,因此不做定論,繼續聽底下眾臣爭論不休。
趙禎看著眾臣吵得面紅耳赤的樣子,心裡還是沒有拿定注意。他面臨過很多棘手的問題,這次不知會不會像以往一樣順利解決,他扶著前額,開始覺得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