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安排千餘在外面巡邏,裡面都以他們的家卷充實。

再廣佈旌旗,多設鍋灶,看著有數千大軍在這駐紮就好。

主力士卒則連夜向西前進,經過這段時間的行軍,不僅佔據司州,而且與段煨也取得聯絡。

只需要等待段煨行動,他們就跟著殺過去,沒了李傕和郭汜。

這也是婁圭,在聽董承說要干涉袁紹的時候,急著出面的原因。

今年,至少今年不適合干涉袁紹那邊,就讓他們打,都打殘了才好!

“只是楊某的提議,要說對孫暠也有利。他那秋闈,到底是自己設定,朝廷尚未認可。如今朝廷認可,他拿這個和朝廷撕破臉皮,這才奇怪吧?”楊彪懟了回去。

“陛下,秋闈考核,算是太學取士的改革,還是……”蔡邕出面。

覺得與其爭論是否可行,不如先討論這秋闈取士的性質。

“目前……”劉協想了想,“且按太學對策取士論!”

孝廉制度已經存續近四百年,大家已經習慣這個制度,主要這個制度牽扯到的利益太大。

以前劉協不懂的話,大概會一步到位,現在難得是學會徐徐圖之。

蔡邕聞言,鬆了口氣,不如說大部分的官員,都鬆了口氣。

最怕就是一步到位,想到自己的子弟,要和那些寒門,甚至平民一起考試,就覺得膩歪。

下書吧

“如此,倒是可以試試給孫暠發個詔書。”蔡邕當即表態。

劉協又看向眾人,眾人保持沉默,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詔書當天下達,三天後,送到孫暠的手中。

這個時候,正好是科舉放榜,第四輪考試即將開始。

只是孫暠看著手中的詔書,神色有些古怪。

老子花了大功夫開秋闈,結果你們居然來摘桃子?

於是在第四輪考試的時候,他把這個情況告訴那些一榜的考生,同時給出考題。

最終他收穫二十餘份答卷,並且當場進行批閱。

有意思的是,好幾分答卷,裡面的答桉都指向一點,那就是:將計就計!

打入朝廷內部,挑動各派爭鬥,進而釋出迫害自己的政策。

到時候,不管是‘清君側’,還是‘被迫造反’,道義上都說得過去!

至於其他的幾份,則是以孫暠地盤內部的穩固為主,只要人心所向,就算發生任何變故,大部分百姓都會站在孫暠這邊。

這部分,可以作為計劃的補充。

孫暠也清楚,這部分人會那麼答題,大概不是不知道將計就計這一招,而是擔心自己成為過去將計就計的倒黴蛋。

這玩意運作不好,甚至被人識破的話,最嚴重的可是會有殺身之禍的。

本來就是來混個一官半職,沒必要冒險把命給搭進去。

反過來,正因為有危險,所以若能取得成績,那以後的功勞豈非更大?

這也是少數幾人,會這樣答題的原因,他們都對自己的才能充滿自信。

“既然如此……”孫暠把提議將計就計的幾人叫了過來,“你們幾人,誰願意去許都?”

“我等願往!”卻不想這幾人紛紛回應。

孫暠看了看幾人,有司馬朗,有張松,有尹籍和董昭……

這些都是比較出色的人才,送去將計就計,多少有些奢侈了。

想了想,只選了司馬朗和董昭兩人,作為前往許都的主力。

又在二榜和三榜裡面,挑選了一些人,派人叫過來詢問他們的意向……